
中新網廣東新聞1月7日電(謝陶然 張雅慧 劉瑩瑩 林倩因)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6日上午召開“矛盾化解一站式,多元解紛顯身手”——廣州法院十大調解案例、十佳調解員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廣州法院多元解紛工作成效。
據悉,本次發布的十大調解案例涵蓋民間借貸、貨物買賣、融資租賃、在線教育、場地租賃、欠薪欠資等各類糾紛,通過應用5G庭審本+5G智能虛擬法庭、多方聯調、訴裁調銜接等多種創新解紛機制,實現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吳振指出,近年來,廣州法院貫徹落實上級法院關于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的工作部署,為當事人提供更便捷、更高效、低成本、跨地域的多元解紛方式。2017至2021年,全市法院訴前調解糾紛65.45萬件,訴前調解成功37.1萬件。
通報指出,廣州法院在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工作上多措并舉,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加強聯動機制建設。廣州法院先后印發18份涉及多元解紛工作的規范性文件,在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村社等建立139個法官聯絡站(派駐點),形成“法官進社區”新型工作模式。此外,法院內設立類型化調解室,保障各類糾紛調解活動場地,并做優線上調解平臺。
二是統籌推行特邀調解制度,發展涉港涉澳調解。廣州法院在全國范圍內首創港澳籍特邀調解員制度,全國首邀香港執業大律師調解涉外商事案件,全國首設涉外、涉港澳專家委員會,全國首次實現粵港澳三地在線跨域解紛。
三是開創“5G+”智能解紛模式,建設分層級遞進式解紛體系。廣州法院搭建并完善了在線多元糾紛化解平臺,入駐全市法院30個人民法庭、182個基層治理單位,形成基層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網絡。
發布會上,廣州中院向張勁、張敏、馬勝佼、陳蘭、陳巧燕、覃春妍、譚致敏、楊滿玉、李連君、吳蘭香等十佳調解員和十大調解案例獲獎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