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社保醫保異地結轉、公積金互貸、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公交交通跨市運營……歷經7年推進一體化,廣清兩地辦事便捷度不斷提升,兩地“雙城式”生活工作已成常態。
如今,廣清一體化迎來新的發展使命:為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探路。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下稱《方案》),廣清接合片區等11個地區被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國家發改委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區域戰略一室負責人、副研究員張燕介紹,這是建立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的重要舉措,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應以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設為抓手,全面推動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均衡配置。
廣清一體化七年
產城人協同升級
在《方案》出臺前,廣清兩地合作正在步入一個新高潮:12月24日,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廣德(英德)產業園舉行17個項目集中簽約暨動工活動;26日,廣清空港產業新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清遠揭牌,中國南部物流樞紐園區首期開業儀式同步舉行……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總結說,廣清合作有三方面優勢:地理位置近,歷史上保持密切聯系;合作基礎好,已探索出多種合作模式;經濟互補性強,清遠農業可滿足廣州農產品需求,豐富土地資源可為廣州產業發展提供空間。
從2012年簽署《廣州·清遠市合作框架協議》首次提出“廣清一體化”,到2018年出臺《高質量推進廣清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再到今年4月兩市正式簽訂《深化廣清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高水平建設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兩地合作層次和內容不斷升級。
此次《方案》將“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作為廣清接合片區的試驗重點之一,正可發揮兩地產業合作所長。
數據顯示,第二輪廣清對口幫扶以來,清遠全市接洽企業和項目1144家,引進產業共建項目426個,計劃總投資額854.89億元。
最大力度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
廣東唯一入選的廣清接合片區將在哪些方面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尤為引人關注。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面臨很多共性問題,如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不平衡,城鄉要素低效單向流動,農村基礎設施供給存量與增量不足,廣清接合片區就是要破解這些問題。”廣東省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萬忠說。
萬忠建議,廣清接合片區應從有針對性地探索有利于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完善有利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方面入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方案》提出,將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等內容作為廣清接合片區試驗重點。
“在此之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只能由村集體自用,不能進入市場流轉。”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即將于2020年1月1日實施的新《土地管理法》,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破除了法律障礙,廣清接合片區承接的改革任務,有利于加速盤活農村集體建設土地資源,將為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是《方案》明確提出廣清接合片區的另一個試驗重點。
張燕介紹,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應最大力度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扭轉長期以來農村人口、資金等資源向城市單向集聚流動的趨勢,加快推動城市資本、技術、人才下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廣清接合片區試驗范圍
包括廣州市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清遠市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英德市連樟樣板區,面積約9978平方公里
試驗重點
●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
●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臺
●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
合作優勢
●地理位置近
●合作基礎好
●經濟互補性強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魏金鋒 黃敘浩 黃進 實習生 黃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