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句自我調侃的“太‘南’了”,道盡了無數人的心酸與無奈。在邁進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扶貧工作,也沒有“容易”二字。
麥湖村,曾是汕尾市陸河縣最大的貧困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44戶、440人,脫貧任務重。如何揮手告別難生活?來自汕尾的省人大代表、農行汕尾分行副行長陳麗秋,見證了麥湖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迎“南”而上 啃下扶貧“硬骨頭”
“麥湖村最大的變化之一,是居住環境的改善。沒有路燈的小土路,破破爛爛的村委會和學校,沒有公廁、沒有垃圾站……更談不上有什么綠化?!标慃惽锎淼囊痪湓挘f出了對昔日麥湖村村容村貌的心酸。全村更有54戶危房、無房貧困戶,這樣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縱有千難萬難,“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2016年農行廣東省分行通過“選派駐村干部+制定幫扶計劃+加大資源投入”的措施,對口幫扶麥湖村。
危房、無房貧困戶住上了新房;裝路燈、修排污管道、建垃圾廠;建公廁;建綠化;修建村民文化活動綜合樓;出資修建危橋;建學校,投資100萬對小學的主教學樓重建……舊貌換新顏,一副和諧美好的鄉村生活圖景逐漸鋪展開來,如今麥湖村的村容村貌,更像它的名字一樣帶有寧靜的詩意。
村民生活變好 就是不怕“南”的理由
“希望村民們的日子能越來越好?!闭劦椒鲐氁宦飞系墓适?,陳麗秋代表濕了眼眶。切實改善村民生活條件,成為扶貧路上一條不怕“南”的理由。
村里自主增收脫貧的能力不足,許多村民在脫貧之前過著艱難的日子。村民呂偉(化名)一家六口人,妻子是個間歇性精神病的病人,幾個孩子還在讀書,家庭十分困難。就在這個時候,不幸的事又發生在他的身上——他患上了冠心病,必須進行心臟搭橋手術。四處借錢做完手術之后,本來已經很窮的家又雪上加霜。面對生活的壓力,呂偉想叫兒女們退學打工還債。駐村干部彭俊岳同志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上門,制定幫扶規劃,跟進各種待遇的落實。經過一兩年的幫扶,這一家人擺脫了貧困。
同樣因勞動力不足以及身體原因,導致生活十分拮據的吳偉國一家,在過去一年,實現了從“貧困戶”到“做上小生意”的角色轉變。在扶貧資金貸款發放后,吳偉國到縣城開了一家腸粉店,現在每天都有兩三百元的收入。
麥湖村還有許多這樣的“呂偉”、“吳偉國”,這些原來的貧困戶,現在都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麥湖村有勞動力貧困戶從幫扶前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到現在人均年收入已超過9000元。
截至2019年末,農行廣東省分行對口幫扶的麥湖村1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村順利出列。扶貧路上不怕“南”,脫貧攻堅追夢故事,仍在待續。
策劃:焦陽 溫俊 周卿 莊豐豪
記者:許鈺曄
攝像: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