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競爭力就是國際競爭力。而數據共享則為精簡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提供技術支撐。
當前,廣州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加快構建數據生產要素高效配置機制、推進政務數據共享的工作要求,以數據賦能優化營商環境,力爭“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增彩添翼。這也是廣州當前著力打造的“一網通辦、全市通辦”的“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中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從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了解到,自今年6月2日至9月底,全市營商環境專項數據共享的111個數據主題中,已共享103個數據主題累計6.25億條,有力支撐了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登記財產、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優化營商環境指標。
“一網通”助企業0.5天可完成開辦
“以前辦業務,材料要‘左跑一次、右跑一次’,還是很難達到要求。”廣州雁行商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燕萍對開辦企業的業務并不陌生,但近期在南沙開辦企業的體驗,令她感到驚喜,“早上11點多去辦理營業執照,下午就出來了,辦理的過程也有專人指導?!?/p>
企業開辦是國際營商環境的重要評價指標。為提升企業開辦速度,廣州不斷優化數據共享方式,打通市場監管、公安、稅務、人社、公積金等部門及各層級間信息交互“堵點”。
通過業務流程重組、優化,整合開辦企業涉及的申請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稅務發票、就業和參保登記、公積金繳存登記、預約銀行開戶等事項辦理,推廣了開辦企業“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通取”新工作模式。
新模式可實現信息同步采集、實時共享,各部門同步聯辦。對于企業申辦者來說,在“一表申報、一個環節”的幫助下,企業開辦最快0.5天即可辦結,跨部門辦事結果“大禮包”也能“一窗通取”,企業群眾辦事便利體驗明顯提升。
據統計,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跨部門實時共享“企業信息”“從業人員”等信息,已經累計共享交換超4100萬條數據。
企業辦事更便利的背后,是數據突破制度屏障加速流轉、實現共享。自2006年起,廣州投入使用的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為政務信息的共享搭建起了初步框架,提升集約化服務能級。
該平臺從資源梳理、資源整合、共享交換等方面為政府部門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支撐起40個全市重點專項應用,建立了全國領先的廣州特色政務信息共享模式。
為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政務數據共享,廣州市對照營商環境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登記財產、辦理破產和執行合同等12個指標,加強數據資源供需對接,通過建立一套工作機制、編制一個專項目錄(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目錄)、優化一個共享平臺(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專項信息數據共享長效機制。
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在近期進行了重新升級。本次升級中,平臺建設了統一的數據共享業務辦理門戶,推行信息共享需求線上申請、在線審批、進度實時查看的全流程電子化模式,改變原先需經線下審批后才能實施的流程,極大提升了數據共享效率。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市各部門正以市政務信息共享平臺、省政務大數據中心為依托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共享實施工作。
“信用+”數據共享化解融資難題
中小微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為了針對企業“痛點”“堵點”精準施策,廣州市積極推進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與融資對接平臺(“粵信融”平臺)數據對接,實現“信用+”專項數據共享,共建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對接模式。
其中,通過“粵信融”平臺專項共享對接工作,輔助人民銀行快速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和評分體系,依托企業良好“信用記錄”獲得“信貸資金”,絕大部分金融機構信貸審批發放流程也由原來的兩個星期縮短至5個工作日;同時也為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對信貸數據分析、政策效果評估和維持金融穩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粵信融”平臺通過5.17億條共享數據,支持廣州地區金融管理部門查詢企業信用信息4638次,共有61家企業獲得融資貸款共21.45億元,比2019年全年貸款總額增加了153倍。
深化數據應用,構建“多部門聯動、多信息聯享、多渠道聯通”的運行機制,在稅收領域得到了有效實踐,營造法治、公平、有序、和諧的稅收環境。
通過專項數據共享,廣州市公安局在完成車輛購置稅聯網核查的基礎上,主動開展車輛上牌購置稅核查把關,僅2019年共核查廣州車輛上牌購置稅45.86萬車次。
廣州還著力強化第三方數據應用,實現“稅收數據+政府第三方數據”的最大化增值利用。
其中,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市國資委等部門提供的“政府土地收儲補償信息”“土地、房產受讓信息”“重大國有資產處置信息”等數據,可用于企業所得稅、契稅和土地增值稅等稅種管理過程。
而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提供的“股權轉讓信息”等數據,則用于股權轉讓稅收專項核查,著力破解稅收管理難點、堵點,推動“省—市—區”三級高效協同。僅2019年,全年利用第三方信息查補各類稅款近50億元。
【南方日報記者】黃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