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書記專訪
700多米長的溪邊景觀綠道上,旅人不時停下腳步留影水邊美麗風景;旁邊的古樸亭臺里,老人帶著孩童玩耍;寬闊的溪面上,一艘艘游船川流不息;遠處茂盛婆娑的古榕樹下,村民在那里休憩納涼……這是普寧市南溪鎮新溪村的一幕。
近年來,揭陽普寧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將“綠色”作為鄉村發展的底色,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清淤改造,盤活邊角地,優化人居環境,打造靚麗夜景,讓新溪村等古村落成為遠近群眾打卡的網紅勝地。
近日,揭陽普寧市委書記符賢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普寧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深挖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把兩大優勢與旅游元素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使之充分“升華”,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優勢,打造發展文旅產業,激活鄉村產業生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造血機制,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南方日報:以新溪村為例,普寧如何在不失鄉愁的同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符賢:新溪村有以下幾方面核心優勢。首先,新溪村歷史悠久,是保存完好的潮汕特色古村落,村中老寨是潮汕地區第一回形寨;其次,新溪村水系發達,自然水域3公里長,具有嶺南水鄉的美稱;最后,新溪村人杰地靈,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普寧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以當地資源稟賦為依托,以內河治理、垃圾分類、雨污分流、廁所革命、生態宜居、水鄉旅游等為主攻方向,立足廣東省第六批古村落,探索出了一條“以黨員干部帶頭、鄉賢反哺家鄉、群眾積極參與,實現水鄉古寨煥新顏”的新路子。
南方日報:您心中所認為的美麗鄉村是什么樣?普寧如何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美麗鄉村之路?
符賢:我認為,美麗鄉村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組織堅強,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敢于擔當、善于作為;二是規劃科學,因地制宜規劃,充分挖掘文化內涵,體現鄉土味道;三是村容優美,村莊干凈整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四是鄉風文明,鄉村治理有效、社會文明和諧;五是產業興旺,特色產業發展、農民生活富裕。
我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全力避免“千村一面”,要在尊重鄉村實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稟賦優勢,讓鄉村形成自己特有的風貌,做到既有顏值又有根魂,既形成現代文明風尚,又延續文化血脈,讓人們重拾記憶中的鄉愁。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如何能讓更多百姓得到實惠?
符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精品路線最終的落腳點就是滿足當地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帶動村民致富,讓村民成為真正的受益主體。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抓好民生就業。通過實施技能創未來的行動計劃,把我們的青少年培養成才;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別是要發動龍頭企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激活鄉村產業生命力。
二是抓好環境整治。歷來農村基礎設施是短板、是弱項,我們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既要落實好國家政策層面資金支持,又要發動鄉賢反哺和老百姓投資,還要做好基層政府計劃安排,積極爭取企業的幫助,為建設美麗鄉村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抓好社會治理。要讓老百姓深入理解鄉村振興政策,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抓好農村的三資平臺建設,讓老百姓在社會管理當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公平、正義。
■一線走訪
昔日溪渾地荒 如今夢里水鄉
深秋時節,揭陽普寧市南溪鎮新溪村依然處處綠意盎然,鶯飛草長。向村中走去,可以看到婦女們在河邊洗衣,小孩在釣魚摸蝦,還有農民牽著水牛在溪水里“泡澡”,溪河上一艘艘烏篷船載著游客在拱橋下穿梭,歡聲笑語隨著船后的漣漪在兩岸間回蕩。
誰能想到,這個美如畫卷的嶺南水鄉,僅僅4年前卻是溪水渾濁、村容破舊。
63歲的村民張銳鋒常年在外居住,他對家鄉的變化也有著強烈的對比感:“比如日月亭,以前就是溪邊的一片荒地,堆滿建筑垃圾和雜物,現在荒地變成綠地,日月亭屹立中央,雄偉氣派,還有一條棧道從水杉林中穿過?!?/p>
近年來,為改變臟亂差的環境,新溪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和美麗水鄉建設,一方面以治水作為突破口,完成溪河清淤3公里,另一方面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文化活動廣場等。而村容村貌的改善,也為新溪村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溪村村委會主任張惠潮介紹說,新溪村深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打造“夢里水鄉”,走出一條獨具新溪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南方日報記者 韓安東 唐楚生 林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