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省民盟、省九三學社分別召開媒體見面會,通報各自擬提交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提案情況。
民盟廣東省委會擬提交的一份集體提案建議,利用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保稅區”;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則建議,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調整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策略,建立以廣深珠為中心的現代高教體系和以汕湛韶為中心的粵東西北高教中心,加快發展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
探索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區
“未來廣東高等教育要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在高等教育發展策略上作一些調整?!惫P者了解到,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擬向省政協會議提交集體提案24件,其中包括《關于契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調整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策略的建議》。
提案指出,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事業進步明顯,但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的視角來審視,還存在一些明顯短板。如高教毛入學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高校資源分布不均衡、一級學科中仍有多種專業尚未布點。
就此,提案圍繞高校分類發展、結構優化和區域布局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包括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一批高校作為省高教沖一流的梯隊加快發展,爭入“雙一流”;實施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提升廣東海洋大學等質量,帶動當地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廣東財經大學、星海音樂學院等把特色做得更“特”更“強”,在自己所處的學科領域里面占領制高點。
在優化結構方面,提案稱,未來高教層次結構調整重點應放在擴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規模上。建議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增設復合材料、港口航道、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學、分子科學、軍事海洋學、眼視光學、蒙醫學、藏醫學等學科。
在區域布局方面,提案建議,建立以廣深珠為中心、輻射周邊城市的現代高教體系,建立汕湛韶為中心的粵東西北高教中心,發展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各地市舉辦高校應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居民接受終身教育和社會文化傳承創新服務。此外,還建議探索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區,賦予特區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改革政策,如支持內地高校在港澳地區辦學,引進國際頂尖大學到特區,與灣區相關高校組建聯合學院、特色學院;出臺政策扶持民辦高校發展,等等。
建議在廣州建“一帶一路文化保稅區”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交易的需求日益旺盛,但各國藝術品在入境方面都面臨審核、稅費、運輸、儲存等諸多實際困難。就此,民盟廣東省委會擬向省政協會議提交《關于利用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保稅區”的建議》。
據介紹,“文化保稅區”是指在保稅區或海關認可的特定監管區域從事文化產品“保稅業務”,具有“入境不入關”的優勢,可以享受“免證、免稅、保稅”的特殊政策,代表了國際文化貿易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目前瑞士、倫敦、紐約、新加坡都已建設了文物藝術品的保稅區,北京、上海也進行了試點探索,均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民盟廣東省委會建議,以“政府主導、整體規劃”為原則,啟動建設廣州“一帶一路文化保稅區”項目,打造華南地區首個文化保稅區,作為粵港澳“文化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吸引港澳臺及海外資金參與,完善文化交易和服務功能。同時,將保稅功能與文化產業有機結合,先行探索對外文化貿易改革創新,著力搭建文化產品“走出去、引進來”平臺,逐步升級完善高端展覽、評估鑒定、文物修復、版權服務、質押融資、商業配套、進出口加工、倉儲物流等全方位配套服務體系。
提案還建議,依托歷史街區多形式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主題館,增進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輪流舉辦各國特色節慶活動、特色民俗文化和藝術品展示等;以沿線國家的非遺工藝美術品陳列展示、海外文化藝術品和回流文物保稅交易、域外風情巡游表演等來豐富商業業態;圍繞世界美食、異域風情、海外遺珍、嶺南騎樓、影視拍攝、時尚購物等主題活動,打造全天候沉浸式休閑旅游文化體驗,鑄就城市文化新名片。
南方日報記者 占文平 通訊員 劉穎穎 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