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視頻,一幅水墨長卷展開,一系列廣東文化標志出現在眼前:“熊出沒”、無人機、港珠澳大橋、粵菜……隨后,一個3D建模的廣東館浮現。只要點點鼠標,就能觀看展館產品的圖文、視頻,足不出戶“云上”看展。
11月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文博會)正式上線,這是文博會首次整體轉移到“云端”,內容豐富又科技感十足的廣東館,吸引不少“流量”。
本屆文博會廣東館以“創新驅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置12個云展廳、333個互動熱點,重點呈現“潮、融、創”三大特點。觀眾可以在“云上”盡覽嶺南文化風情,讀懂廣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領略人文灣區的獨特魅力。
潮
勇立潮頭
加速關鍵技術賦能
感受電競的宏大場面、數字互娛的極速體驗、VR\4K的極致視覺沖擊,這些在廣東館文化科技展廳都做得到。
圓形的舞池邊,架設上百臺4K相機,相機群如彩虹般冉冉升起,捕捉不同傾角的畫面,再通過視頻平臺,加工出奇妙立體的VR效果。通過視頻展示,華為公司揭秘了《舞蹈風暴》節目酷炫舞臺效果的制作過程。
在城建式沙盒場景游戲中,玩家可以自由探索國家航天科研的奧秘。通過虛擬場景,沉浸式體驗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探月計劃”的奮斗歷程。這是由網易帶來的文化科技數字互娛產品——《第九所》,題材新穎,寓教于樂。
在數字出版展廳,微信、酷狗音樂、荔枝FM等明星產品紛紛登場。戴上耳機,通過聽覺視覺的沉浸式體驗,觀眾可以用最新潮的玩法,暢游知識海洋。
目前,廣東省擁有文化產業相關高新技術企業近800家,通過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關鍵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誕生了一批引領風潮的嶄新文化產品。
全省4K/8K超高清視頻、動漫游戲、網絡視聽產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數字出版產值超1800億元,動漫產值約610億元,網絡游戲業收入1754億元,均居全國第一。
融
融合發展
共建大灣區文化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廣東以嶺南文化為紐帶,攜手港澳,加快建設人文灣區。
本屆文博會廣東館設置大灣區文化展區。從十個維度,帶領觀眾了解大灣區的物華天寶,領略城市群融合發展的文明之美,體驗粵港澳三地共建珠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帶的最新成果,閱覽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呈現的美麗畫卷。
走進媒體融合展廳,由“南方+”“羊城派”“觸電新聞”“粵聽”“21財經”等構成的廣東移動端全媒體矩陣浮現眼前,展示了廣東加快推動主流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建設成果。觀眾還可以通過互動鏈接,直接跳轉到所有媒體上獲取最新資訊。
其中,“南方+”客戶端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權威信息發布平臺,是南方報業移動媒體集群的拳頭產品,上線近5年來,累計下載量突破7000萬,7000家南方號入駐機構;“羊城派”是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旗艦產品,重點打造了新熱榜、記者幫、金羊號等核心板塊;觸電新聞客戶端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全資下屬企業觸電傳媒公司運營,該公司自主研發了廣東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珠江云”,累計獲得158項軟件著作權。
店鋪林立、老字號鱗次櫛比的潮州牌坊街,擁有廣州最長騎樓建筑群的永慶坊,以黨建為引領、實現脫貧致富的清遠連樟村……在文旅融合展區,只要動動手指,就能飽覽廣東各地的美麗風光。
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層次融合升級,廣東省在今年年初發布《廣東省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推進實施紅色文化和旅游提質升級、嶺南特色文化傳承利用、粵美鄉村文旅振興等九大工程。
來一場紅色文化游、南粵古驛道游、粵美鄉村游,是如今不少廣東人的節假日選擇。全省已創建兩批14個廣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出64條歷史文化游徑和10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99個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個省旅游風情小鎮。
創
改革創新
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2018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787.81億元,文化產業規??偭窟B續17年居各省區市首位。
如何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廣東以改革破題。廣東館改革振興展廳運用多媒體方式,講述廣東衛視、珠江電影集團、廣東文藝院團三大改革振興的生動事例,展現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廣東實踐。
在廣東非遺展廳,不僅有各種非遺工藝品的圖片和介紹,還通過視頻,讓觀眾看到潮州木雕、石灣陶塑、粵繡、制硯等傳統非遺工藝大師,在鏡頭前精雕細琢,創造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傳統工藝品,品味歷史文化內涵與工匠精神。
傳承傳統文化,離不開創新。一段AR視頻中,一條名為“樂仔”的3D卡通龍,在永慶坊上空翻騰游弋。樂仔是以“泮塘龍船”為原型,用三維建模軟件和動畫渲染器制作,既保留傳統工藝的材料質感,又符合當下審美需求。
“如今‘老東西’也要‘年輕’起來。運用數字化的方式去呈現作品,讓觀眾產生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就會讓人感覺到很新鮮?!弊髡哧愪J強表示。
近年來,廣東發揮非遺大省的優勢,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皫X南非遺”精彩紛呈,“粵菜師傅”飲譽全國,三雕一彩一繡精美絕倫,佛山剪紙、香火龍、陽江風箏、醒獅等創意十足,歷史文化街區有機融入現代生活氣息,讓古老城市煥發新的活力。
南方日報記者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