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肇慶社播村:垃圾焚燒發電廠邊如何建起美麗休閑鄉村?

            在肇慶市高要區樂城鎮東南部,有一個廣府人與客家人合住的小村落,名叫社播。

            社播村不大,有農戶349戶,共1610人,卻很有特點,圍繞“垃圾”這個關鍵詞,當地大力推行垃圾分類,建起了環保能源發電項目,實現從“鄰避”到“鄰利”再到“鄰美”的轉變,成為全省“鄰避項目”重啟成功化解矛盾的典型案例村。

            社播村。蘇科偉攝

            社播村。蘇科偉 攝

            現在,村道寬闊、村容整潔的社播村已經成為肇慶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農村垃圾分類試點村,還入選了首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名單。今年9月,社播村被成功評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垃圾焚燒發電廠變景點

            家門口要建垃圾焚燒發電廠,村民的第一反應大多是反對的。為了讓村民們理解和接受,社播村黨支部書記賴桂林和支部成員花了不少心思。他們帶著村民實地調研其他地方的同類項目,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最終爭取項目落地。

            今年1月15日,光大廣環投環保能源(肇慶)有限公司的環保能源發電項目正式投產運營,利用垃圾焚燒技術,每天可以發電80萬度,年利潤6000余萬元。

            該公司從當地聘請了30名村民務工,村民月平均工資達4500元,每年還將返還一定的惠農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建成的花園式科普園區,也成為當地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被納入特色旅游路線之中。

            社播村。蘇科偉 攝

            在社播,環保能源項目的順利落地與當地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較高也有密切的關系。走進社播村,每戶村民家門口都擺放著一組綠灰兩色的垃圾桶。垃圾桶上印上有“廚余垃圾(濕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的字樣,桶蓋上分別貼著獨立的二維碼、編號、姓名、賬號、住址等信息的白色標簽。

            垃圾分類箱及禮品兌換機。潘粵華攝

            垃圾分類箱及禮品兌換機。潘粵華 攝

            在鄉村,要推進垃圾分類并不容易,社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當地投入40多萬元成立生活垃圾分類數據管理中心,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方式委托企業運營,用智能化平臺、信息化手段為349戶農戶建立了垃圾分類檔案。

            其次,全村建立了農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每月對村民進行獎品激勵考核。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以劃分村“兩委”干部責任片區、落實黨員聯系農戶家庭的方式,實現了“分片包戶”垃圾分類網格化管理,推動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對于公共場所,村里實行黨員引領包點助力環境衛生制度,挑選了10名有責任心的黨員,對村中3條主道及廣場公共文化設施實行監管。

            社播村。陳彥成攝

            社播村。陳彥成 攝

            此外,村里還聘請11名群眾成立保潔小組,每個保潔員負責一片區域,形成網格化管理。還有2名保潔員專門負責上門回收每戶居民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將數據上傳到數據管理中心。將保潔員上門與環衛企業定時定點清運結合,實現分類垃圾的日產日清。

            上面提到的那些“有身份”的垃圾桶也有大作用。一方面可以追溯垃圾來源,另一方面便于保潔員對村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測評。測評結果將通過系統直接轉換成相應積分上傳至村民的積分卡里,村民可以用積分在禮品兌換機換取洗潔精、抹布、卷紙等生活用品。

            村民用積分兌換日用品。潘粵華攝

            村民用積分兌換日用品。潘粵華 攝

            去年11月,社播村成為肇慶市首個鄉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前端垃圾分類投放—中端垃圾分類收運—末端垃圾分類處理的模式。

            俯瞰社播村。蘇科偉攝

            俯瞰社播村。蘇科偉 攝

            村集體收入三年增長近70倍

            在社播村,肉桂是當地的傳統產業,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作為南藥的一種,肉桂不僅應用于如可口可樂等食品制作,在醫藥、化學等領域也廣泛使用。

            據統計,社播村肉桂種植面積達1萬畝,總產值2100萬元,每戶均年可增收3萬—4萬元。目前社播村正在推展探索以合作社的形式,拉長肉桂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根據社播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稟賦,當地盤活了村閑置土地30多畝,與肇菊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發展菊花基地種植項目,由合作社負責生產經營,統一對外銷售,獲得收益再按照協議分成。僅此一項,村集體實現年增收8萬-10萬元。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對餐桌上的食物有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品質好,還要有特色。瞄準這個趨勢,從2017年開始,社播村和高要區供銷社、高要惠民供銷菜籃子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和以保底價包回收等經營模式,發展了200畝以綠色生態為賣點的“山坑菜”蔬菜基地。

            為了形成“網紅”效應,今年年初,惠民供銷菜籃子公司還在當地種植了100多畝油菜花,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如今,社播的“山坑菜”不僅供應肇慶本地,還賣到了珠三角其他城市,每年可實現總產值400萬元,為種植戶帶來人均近千元的收入。

            近三年,通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社播村的集體收入明顯增長,2019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8萬元,較2017年村總收入3萬元增長68.3%,農民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14025元增加到2019年的19226元,同比增長37%。

            南方日報記者 余嘉敏

            圖片:除署名外,來源高要發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