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廣東在行動——縣(區)書記專訪
一棟棟白色的“小洋樓”整齊排列,一條條筆直平坦的鄉村道通往村居,一個個青翠的小花園隨處可見……在仁化縣環丹霞山周邊的董塘鎮新龍村,優美的生態環境與村民采摘柑橘的忙碌,共同繪就了一幅鄉韻悠悠、村風融融的美麗鄉村圖景。
新龍村是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的主體村之一,近年來當地積極引導村民投工投勞參與村莊道路、設施、產業、文化內涵“四個連片”建設,在環丹霞山23個村(居)250個自然村道路、設施、產業、文化內涵“四個連片”建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環丹霞山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又一顆璀璨“明珠”。
近日,韶關市仁化縣委書記林國華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長期工程,在實踐過程中仁化縣一方面通過黨建引領形成黨群齊心、干群合力抓鄉村振興的生動局面,另一方面讓群眾主動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共同建設大家的家園,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南方日報:今年旅游旺季,新龍村成為了深受游客喜愛的“網紅村”。從落后小村莊到鄉村旅游打卡點,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林國華:我認為,能夠吸引游客前來,新龍村最大的亮點就在于既有“村味”——能讓游客感受回歸鄉村的怡然自得,也有“美感”——美麗景觀能把游客留下來。
新龍村在創建美麗鄉村中立足本地實際確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思路,結合“打造集農業體驗、鄉村旅游、服務接待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的定位,積極推進“美麗庭院”改造,采取“資金獎補+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引導農戶改造庭院,通過藝術家入戶,幫助村民規劃庭院建設藍圖,指導村民自建、改造庭院,讓美麗庭院成為鄉村游的一大亮點。目前,新龍村已成功打造“胖子家宴”“青棗小院”“古井人家”等一批美麗庭院,同時,建立環境整治與維護的長效機制、組建庭院經濟合作社。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新龍村始終以黨建為統領,把鄉村振興的難點作為推進黨建工作的突破口,把環境整治焦點作為加強黨建工作的著力點。該村引進韶關市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會,采用“基金會出資出方案、鎮村協調、村民參與”的“三合一”模式,發動村民通過投工投勞方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F已完成村莊“三清三拆三整治”,基本完成污水處理池、污水管網、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村巷道硬底化、村莊亮化綠化等工程建設,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實現衛生保潔全覆蓋,實現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供水入戶且水質達標。
南方日報: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激活農村內生動力?
林國華:仁化縣通過設施的“硬投入”和環境的“軟整治”,大力實施村莊環境整治,持續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村破舊泥磚房拆除清理、農村廁所革命等工作,一掃村莊臟亂差面貌。在此基礎上,結合村莊提升村內綠化、美化、亮化設施,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村民生活質量,讓村民住得舒心。與此同時,讓廣大農民群眾自發參與村屋設計,鼓勵他們發展民宿經濟,培育一批現代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等鄉村新型業態,拓寬農民創業就業渠道。
農業產業的發展與農民增收是呈正向比例的,要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升農民經濟水平。同時,有規劃地發展農家樂、民宿、休閑采摘等生態休閑產業,帶動消費的同時也能讓村民直接參與,直接受益,同時還能為農村產業發展、產品結構調整提供基建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線走訪
村民當設計師 村屋成“網紅點”
“住在這個鄉村庭院,白天能看到連片豐收的田園,晚上能聽到蟲鳴蛙叫,這是在城市里感受不到的,可以讓人充分靜下來去體驗生活?!眮碜詮V州南沙的陳女士講起自己住在董塘鎮新龍村的感受時,豎起了大拇指。
陳女士所住的,是新龍村當地由村民自家村屋改建而成的民宿。據當地村民介紹,自新龍村開始建設美麗鄉村后,當地政府組織藝術家到村民家中幫助他們,大家共同繪制房屋的設計圖,同時對村屋外的庭院也做了規劃設計,讓傳統泥磚房搖身一變成為留得住鄉愁與美麗的優美庭院。
“明年我還希望在民宿的基礎上做農家樂,進一步擴大經營范圍,增收致富?!毙慢埓宕迕顸S新城說,改造工程讓自己與家人住上了好房子,有了好環境。如今,希望能通過這些美麗成果吸引游客前來,帶動鄉村旅游經濟收入。
南方日報記者 韓安東 通訊員 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