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后,怒江的天亮得晚。怒江州民族中學“珠海班”孩子們抵達山坡課室開始早自習,此時距離日出還有半個多小時。
49歲的楊喜團住在學校3公里外,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半年前,其兒子楊鎮儲也是“珠海班”一員。作為該校首屆“珠海班”畢業生,楊鎮儲如今在上海同濟大學修讀臨床醫學,班上同學均考上“一本”,創下怒江州歷史最好高考成績。
換做是5年前,這樣的情景是楊喜團無法想象的。奇跡的背后,廣東教師隊伍功不可沒。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廣東省累計投入教育幫扶資金8.04億元,在云南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注重把幫扶的精力投到教學方法和學生教師身上。
遙隔山水,無數廣東老師走進了云南山谷深處,澆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方法,結出教育事業的累累碩果,在山溝溝里種下了新希望。
峽谷來了廣東老師
怒江,是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由于教育底子薄,歷年的高考中,怒江州在云南省所有地州中幾乎年年墊底。
“這邊好的生源稍有條件都會送到昆明上學?!敝楹VЫ汤蠋熗醯そ榻B,正因為貧困,怒江州既留不住好學生,也留不住好老師。
楊喜團擔心,怒江州并不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何況,怒江的學校里還有不少面臨輟學困境的孩子,“走出大山”仿佛癡人說夢。
轉機出現了。2017年4月,廣東省珠海市先期在怒江州瀘水一中、蘭坪一中兩所學校開設普通高中“珠海班”,選派一批優秀高中老師走進怒江大峽谷。
“‘珠海班’重點招收少數民族學生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物質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要帶來先進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模式?!敝楹J旭v怒江扶貧工作組教育項目負責人王雨晨介紹。
但珠海已經運用成熟的教育方法,落地大山竟有些“水土不服”。王丹是首批來到怒江的“珠海班”數學老師,據她回憶,不僅課程設置沒考慮當地學生情況,剛成立時“珠海班”實行“包班制”,班主任和所有任課老師也都是來自珠海的支教老師。
后來,支教團隊很快與怒江的同學們建立深厚的情誼,漸漸摸索出一套適應當地的教學方法。同學們安心在“珠海班”學習,班級成績迅速回升。
2018年高考,瀘水一中“珠海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上線率達100%,錄取率達96%。
同一年,怒江州民族中學與珠海市第二中學簽署協議,增設“珠海班”。這一次,“珠海班”采取混班教學,珠海老師與怒江當地老師并肩戰斗。日常教學之余,珠海老師越來越深入參與學校管理、教師培訓、科研建設、德育機制、學生社團等工作。
去年的高考,楊鎮儲班上有不少同學收到了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外交學院等高校錄取通知書。
一場幫扶改變命運
“珠海班”正是粵滇扶貧協作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廣東省累計投入教育幫扶資金8.04億元,組織180所學校與云南166所貧困縣學校結對。目前,珠海在怒江3所學校開設14個普通高中“珠海班”,已培養優秀學生651名。與此同時,珠海開展職教“2+1”模式,在珠海9所中職、技工學校開設37個“怒江班”,組織1646名“兩后生”到珠海接受職業教育,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1387人。
中山市名校長、管理團隊、名師等58人組團走進昭通市大關縣開展教育幫扶與指導,中山名師幫扶已輻射到大關全縣每一個鄉鎮。堅持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三推進”,中山市招收2894名昭通籍學生到中山免費就讀職業學校,幫助31763名貧困人口實現了就業。
從2019年起,深圳市每年安排2億元財政專項幫扶資金用于招收2000名昭通貧困家庭學生到深圳就讀高職院校。據統計,目前在廣東就讀的昭通、怒江“兩后生”共有9982名。
云南省扶貧辦副主任唐家華認為,廣東的教育幫扶是治本之策,廣東在幫扶過程中所帶來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對云南省的教育體系產生了強烈的沖擊。
怒江州民族中學副校長張何林認為,怒江學校的硬件已毫不遜色,真正差別在于教育理念。“珠海班”帶來的正是教育理念的改變,影響深遠。
“我的爺爺輩是不曾聽說過珠海的,如今怒江不僅有大山和大江,也有了‘海’?!薄爸楹0唷备叨W生依希動情地說,他們內心已燃起火種,這星星之火必將成為不滅的火炬。
南方日報記者 胡鈺衎 雷海泉 李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