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韶關市政務服務大廳的“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聯辦窗口,市民劉先生只跑一次就辦成了不動產登記、納稅、繳費等事項,讓原本很著急的他直呼“太方便了”。
“扶貧資產有了清晰的臺賬,南雄全市扶貧資產的家底就一清二楚了,相當于有一個好的‘賬房先生’來管理全市扶貧資產?!蹦闲凼腥ツ暝谌÷氏冗M行扶貧資產管理和產權制度改革,該市扶貧辦相關負責同志感到非常欣慰。
“在職黨員常態化到社區報到服務,把資源和力量下沉到社區一線,既解決了社區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又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020年,“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工作給社區工作帶來很大變化,武江區新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丘細瓊感慨良多。
過去一年,韶關市圍繞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任務,嚴格遵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和省委改革決策部署,不斷解放思想、銳意改革,持續推動各領域一系列創造性引領性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全市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韶關市區美麗的三江六岸。段勇 攝
新擔當新作為
改革工作落地見效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過去一年,韶關市委深改委以新擔當新作為強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扎實推進“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形成16個課題的專題調研報告,為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打下堅實思想基礎,確保改革正確方向不偏移。
去年,韶關市制定實施了2020年改革工作要點和莞韶改革對接行動方案,系統部署了11個領域44項重點改革任務和3項莞韶改革對接行動,謀劃實施了22項縣(市、區)特色改革事項,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省扶貧資產管理示范試點市等一批重要改革試點在韶關落子布局。
強化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韶關市形成了“市委深改委統籌決策、專項小組分塊抓總、牽頭部門主責實施、參與部門各盡其責、改革辦協調督促”的良好工作格局。
韶關市委改革辦著力打造韶關改革創新工作品牌,于2020年起實施改革創新典型案例評選,去年共評選出5個市直和5個縣級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有效激發了各地各單位改革創新的主動性。
為了確保韶關市委深改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得到及時有效落實,韶關市將改革工作督察納入市委督檢考計劃范圍,將市委深改委會議決定事項納入督察范圍,將改革工作納入市直單位績效考核和縣(市、區)績效考評范疇,充分調動全市上下推進改革工作的積極性。
改革踏新程——創新扶貧資產管理、曲江區創新“小額工程建設模式”模式、韶關市持續深化“綠色”改革等一批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
改革展新貌——推動醫療衛生編制盤活、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數說“十三五”改革等一批改革做法在國家、省級媒體報道……
一年來,市委深改委2020年部署的11個方面44項重點改革工作扎實推進,階段性目標任務得到較好完成。
把握改革重點
推動經濟量質齊升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一招。
過去一年,韶關市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為推動經濟實現量質齊升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推動重大項目落地,韶關市對涉疫情防控的建設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審批,對其他建設項目實行承諾制審批,并探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直接落地改革試點。
創新閑置低效用地盤活機制,韶關市去年全年閑置土地處置率達15%。
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韶關市組建了城投、水投、韶實集團,重組了交旅、工貿集團。
深化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韶關市全面上線“數字財政”預算域。
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市直接取消審批事項2項,實行告知承諾事項18項,優化審批服務事項135項。
春節期間,天氣晴好,翁源的“平步青云”線路、“蘭鄉古韻”廊線、江尾特色產業休閑線成為了家庭親子游的熱門選項,這得益于翁源縣大力推進的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工程,鄉村美了,來鄉村旅游的人也多了起來。
近年來,翁源縣統籌利用省市涉農資金,深入推進生態旅游和農特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過去一年,韶關市爭取省級涉農資金20.84億元,支出進度達91.82%。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韶關最大的優勢。過去一年,韶關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為建設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韶關強力護航。去年,韶關市獲得東江流域省內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省級資金部分1200萬元,有力促進了水環境保護。開展新一輪林業碳普惠項目申報,韶關市完成14.7萬噸市級碳普惠減排量交易,成交總價值達449萬元。
南浦互通將武深高速與汕昆高速相連接。張偉 攝
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改革實現共贏發展
去年,“數字政府”公共財政綜合管理平臺預算域、執行域與核算域先后順利在韶關市上線,完成首筆資金撥付。
在經濟體制改革帶動下,韶關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效果明顯,多項改革實現共贏發展。
過去一年,韶關市完成105個鎮(街)體制改革,將547項縣(市、區)級權限調整至鎮(街)行使,切實提高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推進“一門辦、一網辦、一窗辦、全市通辦、一件事一次辦”,市級政務服務大廳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率93.91%,網辦率96.17%,“一窗”率100%,“最多跑一次”占99.78%,“全市通辦”占80.38%。
韶關市還建成了全市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在全省率先延伸至鎮村,用戶數超6萬。
審批制度改革亮點突出,全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壓縮至31個工作日,全面推廣“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實現一般登記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
農村綜合改革破藩籬
農民幸福感節節高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南雄市黃坑鎮墾造水田項目現場,當地農民抓住有利時機種植黃煙,農田里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過去一年,韶關市農村綜合改革取得突破,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1457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成員界定,基本完成乳源、武江、樂昌國家試點縣任務。
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始興縣隘子鎮冷洞村探索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的做法作為典型向農業農村部推薦,南雄市被列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國家級試點。
值得自豪的是,去年,韶關市在全省2019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中排名第一,在全國扶貧資金項目資產管理培訓會上作了典型發言,韶關市被納入省扶貧資產管理示范試點市,南雄市被列為示范試點縣。
文化繁榮聚民心
文化滋養入人心
制作“防控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系列海報,錄制客家方言采茶歌《誓將病毒消滅光》和《疫情防控、人人有責》音頻……
去年,新豐縣融媒體中心通過開設專欄和制作采茶歌等方式,及時、精準向群眾傳遞最權威的防疫信息,凝聚起戰“疫”必勝的磅礴力量。
改革創新成就文化繁榮。過去一年,韶關市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讓越來越多群眾享受到文化的滋養。
韶關市在“學習強國”平臺新增注冊用戶近5萬,同比增長40%,人均積分13分,全省排名第五,仁化縣融媒體中心成為全省5個首批入選“學習強國”強國號的縣級平臺之一。
去年,韶關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920個,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共4300多場次,仁化國家級試點和始興、曲江省級試點通過省驗收評估。
健全“總館—分館—服務中心”三級聯動機制,全市實現“三館一站一中心”全覆蓋。
讓人欣喜的是,去年,韶關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7個縣(市)融媒體中心建成并通過省驗收,南雄市融媒體中心作為典型案例向中宣部推薦。
夯實民生之基
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過去一年,韶關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取得重要成果。
在湞江、乳源試點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實行職級績效工資“增量”改革,推動28名校長交流輪崗,初步實現學?!叭バ姓?。
“現在,校長們干事創業的熱情更高,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比樵船幾遄灾慰h教育局相關負責同志興奮地說。
人才引進是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引擎。
去年,市衛生健康局、市委編辦聯合出臺相關文件,優先保障醫療衛生事業對高層次和急需人才的編制需求。
韶關市將市直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權限提升至由市衛生健康局統籌調配,實現“單位編”向“系統編”轉變,實行編制“總量控制、統籌使用”。全年共盤活市直醫療機構存量編制900余個,確保了各類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有效應對疫情,韶關市不斷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市、縣級疾控中心均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改革完善疫苗管理體制,韶關市強化疫苗全過程管理,讓群眾無顧慮。
開展國家集中采購藥品和跨區域藥品采購,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國家藥品集采率超100%。
優化社會體制順應人民期待
推進民主法治維護公平正義
涼亭棧道、特色民宿、創意墻繪……2020年3月以來,武江區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該區建立組團“打擂比武”美麗鎮村共同締造機制的成果,相關經驗做法獲得省肯定。
走進韶關各級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各個窗口不再“門庭若市”,但負責立案工作的干警們依舊忙碌不停。得益于智慧法院的建設與運用,韶關法院開通了疫情訴訟服務專門通道,確保了疫情期間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正常運行。
過去一年,韶關市社會體制改革效果顯現,民主法治領域改革深入推進,順應了人民期待、維護了公平正義。
去年,韶關市成功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第一期試點城市,武江區重陽鎮萬侯村等4 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深入開展“10+N平安共同體”系列創建行動,成功創建81個無刑案村居。
健全律師調解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請社會執業律師擔任糾紛調解員,成功調解案件118件。
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完成生育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將高血壓、糖尿病等12種常見慢性病的門診治療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基層醫療機構門診報銷比例達50%以上,實現全市救助對象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比例達85%、重點救助對象醫療救助比例達100%。
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為220件刑事案件的327名被告人指派354名法援律師,并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
以“小切口”帶動“大變化”
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去年,韶關市建立“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工作機制,搭建“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云吹哨平臺,推動1795個機關、國企、事業單位黨組織、6萬多在職黨員常態化服務社區,黨員服務時長超百萬小時。
過去一年,韶關市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成效凸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
湞江區探索社區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諧約共建”機制,組織困難幫扶、免費義診、糾紛調處等共建活動12400多場次,辦理事項12160多個,解決實際問題3700多個,服務群眾30.2萬人次。
深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改革,韶關市在韶關新區試點設立非公申報點,幫助376名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評審。
探索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韶關市增設重大貢獻“一票評優”項目,有效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過去一年,韶關市扎實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全面實行辦案協作區制度,采取“一案一授權”組建跨部門專案組,有效整合辦案力量,切實提高案件突破能力和問題線索處置質效。2020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284件,處分1267人,采取留置措施34人,移送檢察機關30人,挽回經濟損失9532萬元。
韶關市紀委監委堅持把掃黑除惡同反腐敗斗爭和基層“拍蠅”結合起來,深入開展重點案件、重點地區、重點問題三大攻堅行動,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打“傘”破“網”從深挖根治向長效常治邁進。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線索531條,立案32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64人,移送檢察機關42人。
健全完善巡察工作機制,實現市縣兩級巡察整改規范化和巡察干部抽調常態化,有力推動巡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本屆市委巡察全覆蓋任務完成率達85.09%,提前實現對村級黨組織巡察全覆蓋。
南方日報記者 范永敬 通訊員 韶改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