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蘭平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子刊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發表了一項關于“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90天的胃腸后遺癥”的研究成果(影響因子為14.8)。
此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由中山六院、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和全國多家醫院及研究機構合作完成。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六院結直腸肛門外科蘭平教授為最后通訊作者,研究生翁敬容和博士生李屹晨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六院鄒一豐副主任醫師和朱立新副研究員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發現,大量新冠病人出院后出現疲勞、肌無力、睡眠苦難、焦慮、抑郁和肺功能受損等長期后遺癥。蘭平團隊去年4月針對“武漢以外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胃腸癥狀”發表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胃腸道癥狀非常普遍。
研究團隊分析了117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以及康復患者出院后90天回訪的臨床數據,發現44%的患者在出院后90天呈現了胃腸道相關的后遺癥。其中,常見的胃腸道后遺癥包括厭食(24%)、惡心(18%)、反酸(18%)和腹瀉(15%)。
研究同時收集了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后90天的血液檢測結果,有消化道后遺癥的患者在出院后90天C反應蛋白濃度高于無消化道后遺癥患者。同時血液檢測顯示,有胃腸道后遺癥的患者丙氨酸轉氨酶較高,其他無差異。
綜合病人的病歷信息發現,下降的血氧飽和度和服用質子泵抑制劑(一種抑制胃酸的藥物)會導致胃腸后遺癥的發生率上升。相反,病人住院期間使用腸內營養可降低胃腸后遺癥的發生率。
對于每個具體的胃腸后遺癥,研究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會導致出院后厭食的發生率上升,而男性患者的厭食發生率比女性患者更低,但男性患者腹瀉的發生率更高。這些結果均提示:新冠病人出院后需關注相關的胃腸后遺癥。
出乎研究人員意料的是,新冠肺炎住院期間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出院后胃腸道后遺癥沒有關聯。
“新冠肺炎病人住院期間的營養支持可以預防胃腸后遺癥的發生,凸顯了營養支持在新冠治療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缺氧不僅發生在伴有呼吸困難的COVID-19患者中,許多無呼吸困難的患者也會發生缺氧。無癥狀低氧血癥可以解釋我們觀察到的明顯差異,即血氧飽和度降低,但病情不嚴重的患者出院可出現胃腸道后遺癥?!碧m平說。
研究團隊認為,認識新冠胃腸道相關后遺癥的普遍存在對病人治療過程中的臨床策略以及選擇有重要意義,并且在隨訪及復診時給予患者胃腸道后遺癥更多的關注,同時也對護理以及醫療資源的合理調配有重要意義。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簡文楊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