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杜阮涼瓜開始上市的時節。4月13日,在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上巷村的涼瓜田上,一個個肉厚色綠、質優形美的大涼瓜掛在藤蔓上。在村民黃玉心看來,掛在藤上的不僅是涼瓜,更是生活越過越美好的希望。
在另一邊村委會的辦公室里,上巷村村委會主任黃梅芳不時接到購買涼瓜的咨詢電話?!安艅偵鲜校钲谀沁叺目蛻粢呀涱A訂了不少涼瓜?!秉S梅芳介紹,今年村里涼瓜質量好,銷售比往年更加火熱,每斤能賣到10元。
近年來,蓬江區、杜阮鎮多舉措做大做強杜阮涼瓜品牌、推動杜阮涼瓜產業發展。作為杜阮涼瓜主產地之一的上巷村因地制宜,把種植銷售杜阮涼瓜作為村民增收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村里正在打造特色美食街和杜阮涼瓜采摘基地,實現生態農業與休閑觀光融合發展。
種瓜種出小村致富產業
位于杜阮鎮中部的上巷村,種植涼瓜面積約135畝,是名副其實的杜阮涼瓜主產地。但過去由于未形成品牌,銷路未打開,村民種植涼瓜僅靠“單打獨斗”,一旦遇上病蟲害,便損失慘重。
轉變發生在近年。蓬江區和杜阮鎮多舉措做大做強杜阮涼瓜品牌、推動杜阮涼瓜產業發展。2013年,蓬江區推動杜阮涼瓜獲拿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無公害農產品證書”稱號,市場價值和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在上巷村黨組織的指導下,上巷村還成立了涼瓜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銷售,教授村民種瓜技術,把控品質,提升上巷村杜阮涼瓜的品質和知名度。在村黨組織的動員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合作社中,收入逐年提高。
村民黃成業曾是扶貧對象。早在2019年,黃成業種植涼瓜的收入就已穩定達到3萬元/年。去年,在江門市、區、鎮三級組織部門的幫扶支持下,黃成業還拿出積蓄,把家里破舊危險的瓦房重新進行改造?!爸灰吓?,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站在新屋門前,黃成業對未來充滿期盼。
“現在村里每年涼瓜產量可以達到10萬斤。”黃梅芳說,“上巷涼瓜火了,我們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也想為村里的發展出一份力?!痹跊龉箱N售的旺季,不少村民還會自發到村里的涼瓜專業合作社幫忙裝箱打包。
精品路線帶旺鄉村旅游
產業帶動之下,上巷村的村容村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上巷村的道路經過修整,變得寬敞、平坦;路邊增設小公園、驛站、騎行彩虹道等休憩活動場所;歷史悠久的上巷惠濟宮廟得到修繕保護……
“去年,在蓬江區、杜阮鎮的支持下,我們實施旅游精品路線項目,想方設法整合資源,與人居環境整治、垃圾分類、三清三拆三整治、創建文明城市等工作深度結合,為發展好鄉村旅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秉S梅芳介紹,在改善硬件的同時,上巷村的軟件建設同步啟動,目前已整理和宣傳了上巷村的人文旅游資源,其地理環境優勢和品牌價值也進一步凸顯。
與涼瓜種植產業和杜阮涼瓜小鎮田園綜合體相結合,上巷村還將整合各方資源,舉辦涼瓜美食節、網絡直播帶貨等活動,活化傳統銷售模式,為推動鄉村振興探索出新路子。
目前,該村涼瓜種植生態區已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預計今年9月前能夠對外開放。上巷村主干道周邊的餐飲業態也以“一店一菜”為主題,形成上巷村美食街。上巷村的二期改造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村主道將加設網紅門樓,村委會門前建設黨建廣場,公廁改造成旅游驛站……
“杜阮涼瓜就是我們村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的小小‘落腳點’。我們會更加堅定地走好這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帶領更多村民致富。”黃梅芳說。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