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早篩對癌癥治療非常關鍵,但較為高昂的費用使得許多人“望篩卻步”。加之癌癥篩查普及率低,大多數患者意識不到篩查的重要性,等到確診為時已晚。
今年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蔣宇揚、胡獻分別提交了《關于多管齊下將癌癥早篩逐步納入醫保報銷范疇的提案》和《關于將成熟防癌篩查項目納入醫保門診支付范疇,提高公眾參與早篩積極性的提案》。
近日,省衛健委在會辦意見中建議,對廣東常見的惡性腫瘤,結合危險因素和發病率及死亡率高情況,作為重點考慮納入體檢醫保支付的范圍,可優先覆蓋高發年齡段。同時,推薦結直腸癌的篩查技術、鼻咽癌篩查技術兩項低成本高效益的癌癥篩查技術作為醫保重點考慮范圍。
會辦意見提到,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癌癥防控體系建設,目前已確立14家市級癌癥防治中心和5家縣級癌癥防治中心,將逐步建成省-市-區縣-社區的多級癌癥防治網絡。同時,圍繞癌癥規范化篩查工作開展全省癌癥篩查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全面提高癌癥篩查的質量。
在擴大癌癥早診早治范圍上,廣東已在多個地區積極開展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鼻咽癌等常見癌種的免費篩查工作,同時積極推進包括乳腺癌、宮頸癌的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近年來,覆蓋地市和癌種已由原來的6地區4癌種擴大到10地市6癌種(肺癌、肝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鼻咽癌)。
據統計,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中(包括肺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肝癌),已完成60566人次高危評估以及56716例高危人群的臨床檢查;農村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包括結直腸癌、鼻咽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完成56716人次診斷性篩查,在篩查出的905例異常病例中有746例為早期診斷病例,早診率達82.4%。2019年-2020年,在汕頭市開展上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項目,完成診斷性篩查4595例,發現病例398例。
結合廣東實際情況,省衛健委提出,廣東省常見惡性腫瘤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鼻咽癌、宮頸癌、胃癌等,腫瘤負擔接近總癌癥人群的70%。因此建議,結合危險因素和發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癌種,作為重點考慮納入體檢醫保支付的范圍,可優先覆蓋高發年齡段。
同時,會辦意見推薦了兩種較為成熟的適宜技術癌癥篩查技術,分別為結直腸癌和鼻咽癌篩查技術。會辦意見提到,根據國內外經驗,結直腸癌的篩查技術最為成熟,篩查方法主要為大便潛血結合腸道內鏡檢查,篩查效果良好。根據我省早診早治項目開展經驗,結直腸癌早診率可達80%以上,并且腸鏡檢查正常的人群,保護期可長達5-10年。鑒于其良好的效果和成本效益,大多數西方國家已經將結直腸癌篩查納入醫保范圍。
鼻咽癌是廣東省地方特色腫瘤,發病率也處于全球最高水平,目前鼻咽癌篩查技術為EB病毒抗體檢測結合鼻咽纖維鏡檢查,篩查方法簡便、可行。在我省的高發現場人群中也顯示可提高早診率,降低死亡率,篩查效果明顯。
此外,肝癌雖然也是廣東省高發癌種之一,但篩查手段尚不成熟,不建議重點考慮肝癌篩查。
【記者】余嘉敏
【實習生】羅慧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