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老字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在廣州,一座座歷史悠久的老字號更記錄著一段段紅色記憶:陳李濟藥廠曾是廣州革命工作的聯絡點;愛群大廈曾懸掛巨幅毛主席畫像,迎解放軍進城;艷芳照相館曾為數屆廣東省黨代會拍攝千人大合照……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南方日報記者走進廣州3家老字號,對話老字號掌門人,探尋老字號的紅色基因,觸摸歷史脈搏,凝聚奮進力量。
陳李濟
“楊殷精神”為421歲藥廠注入紅色血脈
5月下旬以來,在廣州的抗疫一線,活躍著一支名為“楊殷紅色突擊隊”的志愿者隊伍。他們來自421歲“高齡”的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持續多日駐扎高風險街區,協助社區黨組織開展工作。
楊殷是從陳李濟走出來的中國工人運動先驅,是新中國“雙百”英雄模范人物。1929年秋,因叛徒出賣,楊殷與彭湃等四人在上海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7歲。在楊殷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陳李濟見證了他從小小藥工一路成長為一代革命先驅,記錄下他參與發動廣州起義、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等重要歷史時刻。
今年是楊殷烈士犧牲92周年。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總經理孫東表示:“楊殷精神是革命先輩留給廣藥、陳李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經過百年沉淀,已深深根植于企業中,不斷激勵著我們一代代制藥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p>
1924年便成立基層黨支部
“楊殷同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之廣東省港大罷工的領導者,是廣東鐵路工人的領袖?!痹跅钜鬆奚蟮牡诙欤芏鱽砥鸩莸摹兑匀罕姷母锩窢幓卮鸱锤锩耐罋ⅰ犯嫒嗣駮?,對他在工人運動中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上個世紀20年代大革命時期,楊殷活躍在石井兵工廠、粵漢、廣九、廣三鐵路等工廠一線,組織建立工會和黨的基層組織,宣傳進步思想、幫助工人們爭取權益?!皳恍├蠋煾祷貞?,當年楊殷以制藥工人的身份,經常深入陳李濟各車間,向工人師傅宣講革命道理?!睂O東介紹,在楊殷的努力下,1924年陳李濟便成立基層工會和基層黨支部,自此植下紅色基因。
在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內,今年6月初新落成了全國首個楊殷事跡陳列館。記者參觀了解到,楊殷當年開展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地點,正位于廣州北京路上的陳李濟藥廠舊址二樓(當時為“禺山雜貨鋪”)。
“為傳承楊殷精神、弘揚紅色文化,近年來,我們對北京路舊址進行了升級改造?!睂O東介紹,2016年10月1日,陳李濟舊址復業,除了更名陳李濟大廈外,還進行了新一輪的規劃改造。根據新規劃,陳李濟舊址物業將在弘揚傳播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同時,籌建廣藥陳李濟紅色基因展覽館。展覽館以廣州起義為主要革命歷史背景,重點展示革命先驅楊殷在陳李濟舊址開展的各項革命活動?!拔覀兿M?,這里能成為廣藥集團一個新的紅色打卡點,成為繼陳李濟博物館之后又一個青少年教育基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睂O東期待地說。
“楊殷紅色突擊隊”沖在抗疫一線
陳李濟具有超過400年的悠久歷史,是吉尼斯世界紀錄里“全球最長壽藥廠”,如何將楊殷精神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在孫東看來,“楊殷紅色突擊隊”就是最好的詮釋。
為繼續弘揚楊殷烈士的革命精神,發揮共產黨人先鋒模范作用,陳李濟成立了“楊殷紅色突擊隊”,還設置了“楊殷先鋒崗”。
在去年的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中,廣藥集團有超5000名員工迅速返崗,投入抗疫保供應當中,其中“楊殷紅色突擊隊”第一時間站到抗疫第一線。
最近,廣州疫情形勢出現新變化,這支突擊隊再次沖到一線,為防疫提供志愿服務,再一次踐行了楊殷烈士“忠于信仰,為國奉獻”的精神。
在紅色精神的激勵引領下,廣藥集團陳李濟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迎來中醫藥事業發展新階段。財報顯示,廣藥集團今年一季度業績實現工商銷售收入415.82億元,同比增長18.60%;實現利潤總額22.15億元,同比增長30.70%。而近兩年間,陳李濟的拳頭產品銷售持續保持超30%的增速,成為廣藥集團大南藥板塊的排頭兵。
經過百年積淀,紅色基因已成為陳李濟的堅定底色,引領企業為守護大眾健康、實現美好生活奮斗不息。
對話
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總經理孫東:保護紅色資源,打造高質量紅色文化品牌
南方日報:陳李濟是我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但與之相關的紅色故事卻鮮為人知。作為楊殷奮斗過的地方,陳李濟如何挖掘、講好楊殷故事?
孫東:關于楊殷烈士的事跡,歷史資料中有很多介紹,而他在陳李濟工作、生活以及開展革命工作的內容分散在不同的史料中。近年來廣藥集團多次組織專人,與黨史專家一起對楊殷的相關生平事跡進行挖掘、整理和系統梳理。
在梳理過程中我們發現,陳李濟藥廠工人的身份,為楊殷開展革命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與掩護作用。比如1927年廣州起義前夕,在楊殷的安排下,中共廣東省委在廣州北京路陳李濟藥廠二樓(當時為“禺山雜貨鋪”)召開了廣州工農兵代表會議,并討論選舉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的問題。
今年6月初,國內首個楊殷事跡陳列館在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內建成,成為廣州市黨員教育基地之一。我們還以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和陳李濟中藥博物館作為定點講解場所,開展“學黨史守初心,講好楊殷故事”等活動,期望更多人能了解到楊殷的革命事跡。
南方日報:陳李濟如何通過紅色文化的傳承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孫東:保護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是陳李濟實現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打造高質量紅色文化品牌的基礎和前提。作為楊殷精神的承載者,陳李濟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從未止步。
近年來,陳李濟中藥文化園、紅色黨建展廳等基礎設施依次建設完成。陳李濟傳統中藥非遺文化與國家烈士英雄文化的緊密結合,將助力陳李濟打造一個深層次、全方位、高質量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成為集工業和文化產業于一體的先進企業,成為廣東省內獨具特色的紅色經濟旅游景點。
愛群大廈
掛巨幅毛主席畫像 迎解放軍進城
在廣州,有一座建筑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占據著“廣州第一高樓”的名號,它就是愛群大廈。
自1937年開業至今,愛群大廈已有84年歷史,它如同一位閱歷豐富的老人,佇立珠江北岸俯瞰萬家燈火?!白鳛樵浀膹V州標志性建筑,愛群大廈的成長始終融入了廣州的城市發展?!睈廴捍缶频挈h總支書記、總經理徐國棟說。
重要歷史節點 都有它在見證
回顧歷史,就在愛群大廈開業的次年,日軍攻占沙河,廣州淪陷,愛群大廈被強行掛上“華南派遣軍司令部”的牌子。巴金先生曾于《在廣州的最后一夜》中寫到:“在新華的后面是愛群酒店的十三層大廈,在白天我還可以看見那兩個大的金字‘愛群’,現在連它們也都靜靜地睡了。我癡癡地望著他們……”在當時,愛群大廈見證了無數中國人的國破之痛。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香港文藝界的陽太陽、王琦、關山月、廖冰兄、楊秋人等三十多位畫家,在工商界愛國人士的支持下,決定集體創作一幅巨幅油畫送給新生的廣州市人民政府。陽太陽提出畫毛澤東主席像,大家一致贊同。當年11月7日,這幅高三十多米、寬十米的畫像,從愛群大廈的第十一層垂懸至第二層,畫中描繪了毛主席揮手的形象,并書寫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八個醒目大字。在巨畫下,民眾載歌載舞,慶祝廣州解放,迎接解放軍入城。全國各大報紙均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幅巨畫的照片??梢哉f,愛群大廈見證了廣州解放,更見證了民心所向。
廣州解放后,直至上世紀70年代,愛群大廈是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第一屆至第十屆廣交會的開閉幕式接待酒會的服務工作,都由愛群大酒店獨家承擔。愛群大廈見證了廣州的經濟騰飛。
三種精神引領愛群一路向前
改革開放給愛群大廈帶來了新的活力,1984年,廣州第一家旋轉餐廳在此開業,被譽為“鬧市中的空中樓閣”。餐廳位于17樓,凌空70米,羊城風貌一覽無遺,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及外國貴賓來到廣州,都會到此吃飯飲茶。
新時代有新使命、新要求。2020年,愛群東樓的旋轉餐廳完成改造升級后對外營業,成為嶺南控股核心企業嶺南酒店旗下“杏薈”高端餐飲品牌的第一家餐廳。新舊相推,古今相融,當“杏薈”遇上“愛群”,傳統老建筑被注入新活力,“年輕范”與“煙火氣”交織,重新煥發光彩。
“一家老字號企業必須有一種精神的指引,一家長壽企業必須有一種精神的傳承?!毙靽鴹澱f,走過八十多年的愛群大廈,有三種精神一直引領向前。一是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因為敢為人先,所以愛群老一輩才造出30年廣州地標建筑、全國最早的空中旋轉餐廳;二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前十屆廣交會開、閉幕酒會的接待服務工作均由愛群獨家承擔,就是對愛群工匠精神的肯定;三是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在修建愛群東樓時,建筑施工團隊歷時一年完工,比國外同類型建筑節約30%-40%的鋼材。
對話
愛群大酒店黨總支書記、總經理徐國棟:打造全新名片,賦能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建設于上世紀30年代的愛群大廈何以在今天看來還如此時髦?
徐國棟:愛群大廈由香港愛群人壽保險公司投資興建,大廈兼具嶺南騎樓特征和國外摩天大樓造型,因此成為當時廣州的地標性建筑。
能擁有這樣時髦的“中西合璧”造型,得益于當時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兼容并蓄。根據廣州市地方志記載,1924-1937年廣州地區相對安定?;洕h鐵路于1936年全線通車,公路連接省內各地和贛、湘、桂、閩,創辦了民航事業,商業隨之蓬勃發展。當時的市民對社會生活、交際娛樂充滿熱情。在這一時期,廣州不斷吸收外來的新鮮事物,并在沖突交融中形成獨具韻味的城市文化。
南方日報:愛群大廈的旋轉餐廳誕生于什么樣的時代背景?
徐國棟:“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1984年,廣州成為全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南下大軍”,也給愛群大廈帶來新的生機活力。1984年12月,愛群大廈在16樓加建了旋轉餐廳,這是廣州第一家旋轉餐廳。西餐、卡座、江景、旋轉等新潮派頭讓它成為城中潮人的熱門圣地。
南方日報:愛群大廈已經是走過八十多年的老字號,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徐國棟:進入新時代,愛群大廈的發展有了新使命和新要求。2020年,愛群東樓16樓的旋轉餐廳完成改造升級后對外營業。愛群西樓將遵循修舊如舊的保護性開發,打造珠江長廊的全新名片,更新煥發老城市新活力,賦能廣州高質量發展。未來,愛群大廈希望依托嶺南旅游業及餐飲業的優勢和專業力量,加強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住、吃、行、會展、景觀、社交的完整方案,以創新推動老字號煥發新的魅力。
艷芳照相館
多個珍貴鏡頭載入歷史文獻
在廣州,有一家誕生于百年前的照相館,他們的攝影師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波瀾壯闊、風云際會時期的精彩瞬間、風流人物:孫中山在永豐艦上的英姿、魯迅與夫人許廣平在羊城的合影、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它就是今年已109歲的艷芳照相館。
辛亥革命的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艷芳照相館在廣州惠愛路(現中山五路新民路口西面)創建。1993年,艷芳照相館被當時的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號”,是廣州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照相館。
“無論是大時代背景下的風云人物,還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都是有故事有溫情的?!币言谄G芳工作三十余載的廣州艷芳照相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耀輝說:歷經百年,艷芳仍希望能一直走下去,做每個時代有溫度的記錄者。
一個有故事的照相館
走進艷芳照相館,右側墻面掛滿的老照片就提醒著來者,這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照相館。
“建館至今艷芳拍攝了不少珍貴鏡頭,許多被選入歷史文獻?!秉S耀輝翻出發黃的艷芳檔案資料向記者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1923年8月11日為孫中山、宋慶齡和永豐艦官兵拍攝的一張合影。早年間,廣東省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還曾到我們照相館了解照片的相關情況,現在這張照片就收藏于檔案館中?!?/p>
不僅如此,大革命時期,艷芳的照相師傅還受邀為《廣州國民日報》等報刊拍攝過多張重要新聞照片。魯迅先生與夫人許廣平曾在1927年去艷芳拍照,還將這一經歷寫入日記中。這張合影現在陳列在魯迅博物館,并刊印在《魯迅影像》中。新中國成立后,艷芳照相館還先后為黨的三代領導核心人物拍過照片。
新老照片見證時代變遷
說起艷芳照相館,老廣州人都很熟悉,因為家中有年代的照片多拍自這里。
黃耀輝在照相館工作了三十多年,對早年間艷芳及國內攝影市場的盛況記憶猶新:“解放前,艷芳拍攝的照片以大事件大人物為主;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生活安定下來,到艷芳拍照的普通人增多?!?/p>
黃耀輝回憶,“我是1989年進入艷芳工作的,上世紀80年代前后正是公司最鼎盛的時期,改革開放初始,老廣的荷包逐漸鼓起來,但照相機還沒普及,為了記錄人生中重要的時刻,比如出生100天、結婚照、全家福等,都要到國營照相館照相?!秉S耀輝感慨:“在人們眼中,當時的照相館就像現在的奶茶店一樣,時尚且生意火爆。順應潮流,艷芳一下子發展出5家分店,光是在中山五路總店,就有100多名員工,一度成為廣州規模最大的照相館?!?/p>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科技發展,數碼相機出現,對傳統照相館造成很大的沖擊。不過這幾年,艷芳照相館多了一些年輕人,他們專門來拍黑白膠片照,還會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分享。黃耀輝表示,“這大概是因為懷舊風潮興起,復古的事物受到歡迎?!?/p>
艷芳的生意回升,根源還在于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對照片品質有了更高要求?!艾F在,艷芳照相館還有一臺黑膠片相機在工作,恐怕是省內碩果僅存的一臺?!秉S耀輝希望,借助懷舊風潮,憑借著艷芳的百年品質,能吸引到更多年輕消費者走進照相館,留下倩影。
對話
廣州艷芳照相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耀輝:做時代有溫度的記錄者
南方日報:艷芳為什么能拍到那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
黃耀輝:艷芳一直對先進的攝影設備舍得投入,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全廣東只有艷芳才能拍出千人大合照,最多曾拍過4000人的集體照。同時,艷芳的歷代攝影師都精于鉆研技術,手藝過硬。在上個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艷芳照相館在粵港澳地區都很有名氣,重要場合都會邀請艷芳的師傅去拍照。
1997年,艷芳的師傅率先研制出沖印彩色大型長條片技術,使得千人以上的大合照也有彩色的了。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艷芳都是廣州大型集體照的首選及唯一選擇。因此艷芳曾為幾屆廣東省黨代會、人大會議等重要場合拍下千人大合照。
南方日報:上百年過去了,老廣州人對艷芳依舊很有感情,你認為原因何在?
黃耀輝:照片是有溫度的,艷芳一直在做一個有溫度的記錄者。老廣州人的感情,不僅因為艷芳記錄了很多歷史大事件、拍過很多歷史名人,更因為艷芳記錄了老廣州人的成長。很多老顧客和我說,感謝艷芳給他們留下美好回憶,其實我更想說,是因為他們,艷芳才能持續經營這么多年。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周中雨 通訊員 邵文 統籌:趙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