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向東。受訪者供圖
話初心
“在中國,做一名醫生是幸運的,也是自豪的。因為當你在病人床前行醫時,你的背后是強大的中國共產黨,你的背后是最生機勃勃的文明古國——中國?!?/p>
在北京參加完“七一”慶祝活動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中山一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管向東馬不停蹄地回到廣州,未來一周的工作已早早安排好。
從去年年初開始,這名重癥醫學“老兵”先后9次支援各地疫情處置。作為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救火隊長”、一名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說:“我不希望再有疫情需要我去,那總是不好的事情。但國家有需要,我義無反顧是要去的?!?/p>
9次奔赴抗疫一線
過去的一年半,抗疫是管向東工作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2020年2月2日,管向東接到國家衛健委通知,作為國家救治組專家前往已經封城的武漢。
出發前,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的主任委員,管向東牽頭向全國重癥醫學科的同道發出倡議,號召大家到武漢去、到湖北去。倡議發出后得到了全國重癥科醫護人員的積極響應,在4.26萬名援鄂醫療隊員中,有1.9萬名是重癥醫學的專業人員。
在武漢,管向東幾乎跑遍武漢市的每一家定點收治醫院。曾經病死率居高不下的湖北天門市、仙桃市,經他現場指導,對病人進行積極插管治療后,病死率大幅降低。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管向東想方設法地把更多病人從危險邊緣拉回來,“我一次搶救只能救一個,但如果為同行制定好搶救策略并給予指導,就能拯救更多患者?!?/p>
于是,他和國家救治組其他專家共同編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作為全國各地臨床救治實戰依據,由他和團隊編寫的《診治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推薦方案(1版)》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
一年多以來,管向東先后9次奔赴抗疫一線,參與了湖北、黑龍江、新疆、遼寧、云南等地的疫情處置,累計參與疫情救治超過250天。
30多年救活逾500人
自1991年碩士畢業進入中山一院重癥醫學科工作,管向東已在重癥醫學領域深耕30年。
30年前,國內的重癥醫學剛起步。1991年,中山一院的ICU剛剛建成投入使用,只有8張床。管向東也成為該醫院第一批ICU醫生。
從“一窮二白”的階段走過來,在管向東和團隊的努力下,目前中山大學重癥專業已成為國內建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重癥學科之一。他牽頭編制的國內首個《中國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建設與管理指南(2006)年》,被衛生部采納為《中國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并沿用至今,他主編出版的國內首部《ICU診療指引與管理規范》(2009),有效提升搶救成功率。
為何執著于重癥醫學?管向東告訴記者,他曾做過一個統計,1991年以前,中山一院只有4張床的心臟外科ICU,普通外科患有器官衰竭的重癥病人死亡率在90%以上。到了1994年,普通外科的重癥病人救治成功率已經達到90%以上。
“這就是重癥醫學的價值。”管向東說,這也是他始終堅守的不竭動力。“我們團隊一年收治幾千名病人。我經手救活的病人大概有500人以上了?!惫芟驏|說。
“成功救治這些病人并不是我如何神勇,而是因為有了重癥醫學專業,有了ICU的救治單元以后,那是你必做的工作,也應該做成功的工作?!惫芟驏|說。
南方日報記者 余嘉敏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