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12月8日上午,廣東開平市精心策劃的賡續紅色血脈 吹響勝利號角——臺山·東滘口紀念地“大營救勝利80周年”主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主題活動分為“紅色藝廊”“文化講堂”“勝利唱響”三大板塊,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表現形式再現80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絕處逢生的偉大營救行動的記憶,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煥發耀眼的光芒。
在臺山書畫院,展出以東滘口“勝利大營救”為主題的文獻和藝術作品,涵蓋文獻、美術、書法、攝影展等類型,共40多件,全面展示了我市紅色革命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底蘊。
在臺山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現場播放了《絕處逢生留星火》主題短片,邀請專家學者具體闡述了“大營救”事件與臺山登陸地的重要意義,同時對都斛鎮東滘口“勝利大營救”紀念地的建設規劃進行解讀。臺山文藝創作者原創的歌舞節目《永遠的懷念》《鳳凰花盛開》、朗誦節目《明月正當時—紀念“勝利大營救”80周年》以及舞蹈節目《紅色記憶》等精彩演出將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
據悉,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歷史上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件。1941年底,在日軍侵占香港的背景下,大批在港愛國民主人士和進步文化人士面臨被日寇圍困和殺害的危險,中國共產黨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文化人”,制定了陸路和水路、西線與東線四條出港轉移路線的營救計劃。其中位于臺山市都斛鎮東面的東滘口,正是當年大營救行動中水路西線登陸點之一。
80年前,一批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乘坐小艇由香港輾轉到東滘口登陸,轉移到達大后方。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夏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梁漱溟,著名新聞家范長江,中國電影藝術家、導演司徒慧敏等數十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人士經這條線路分兩批轉移脫險。正是這場大營救,讓這批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精英得以安全撤離香港,為抗戰勝利和中國文化的存續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健群 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