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聯社 (上海,編輯 卞純)訊,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全球藥品短缺的幽靈揮之不去。但到目前為止,供應鏈保持穩定,價格也在上漲——至少在仿制藥行業是這樣。實際上,有一位分析師認為,COVID-19或為仿制藥行業盈利提供契機。
投行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羅尼?加爾(Ronny Gal)近期在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在經歷COVID-19的一些“初步沖擊”之后,全球仿制藥供應鏈可能會出現反彈,并實現強勁的增長,盡管存在一些潛在的“現貨短缺”情況,包括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吹捧為一種可能治療手段的藥品。
加爾認為,患者、渠道儲備以及制造商“分配”措施的強大組合將在短期內推高仿制藥價格,并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對該行業產生“持久的積極影響”。
對近年來在美國面臨價格壓力和利潤微薄的仿制藥行業來說,利潤的回升將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諾華制藥(Novartis)旗下的山德士(Sandoz)和輝瑞制藥(Pfizer)旗下的普強(Upjohn)的業務2019年分別增長1%和下滑16%。
普強的業績持續下滑是輝瑞同意與邁蘭(Mylan)進行分拆合并的原因之一,新公司被稱為Viatris。目前該交易正在審查當中,將締造全球最大的仿制藥制造商。
兩家公司上周表示,合并交易將推遲到今年下半年。但是現在,盡管越來越多的公司實行“社會距離”政策,且國家封閉(尤其是印度等國),加爾預測未來幾個季度仿制藥的供應將保持強勁,盡管特定藥品可能會出現小規模短缺。
“更嚴重的干擾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初的沖擊造成的,”加爾寫道?!凹词股缃桓綦x成為新常態,供應鏈也將運轉良好,足以供應市場,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現貨短缺……但也不是太糟。”
是否有一種藥品不符合該規則?羥氯喹,這種藥品和阿奇霉素一道,被特朗普吹捧為潛在的“醫學史上最大的改變者之一”。隨著人們對羥氯喹(一種治療瘧疾的藥品)的需求增加,加爾估計,如果證明該藥品對COVID-19有療效,全球供應量將約為所需量的10%。
加爾估計,該行業將需要6到12個月的時間才能將羥氯喹的產量提高到可以滿足需求的水平,這意味著“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可能沒有足夠的藥品供應?!笔箚栴}復雜化的是,印度最近決定禁止向美國出口該藥品。
即使在需求高、供應低的情況下,加爾寫道,制藥商承諾捐贈羥氯喹并開展可能永遠不會獲得投資回報的臨床試驗,這顯示出制藥行業尋求解決COVID-19問題而非盈利的樂觀一面。
但首先,該抗瘧藥物必須證明它能有效治療COVID-19,迄今為止,療效結果仍不明朗。
中國的一項小規模研究發現,在一項30例患者的試驗中,在常規療法的基礎上添加羥氯喹并沒有縮短SARS-CoV-2的清除時間。CT掃描顯示,兩組患者在體溫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以及疾病進展人數方面均未觀察到明顯差異。
但是,該研究對照組中的大多數患者實際上同時接受了其他抗病毒治療,包括艾伯維的HIV組合藥物克力芝(Kaletra)和流感藥物阿比多(Arbidol),使得該研究關于羥氯喹療效的結論變得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