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推進垃圾分類全覆蓋,打造干凈美麗新增城”農村垃圾分類互評互學交流活動,在廣州增城區第六資源熱力電廠舉行。筆者從現場獲悉,增城區今年將創成16個垃圾分類示范村,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比例達35%以上。
活動現場,參與人員到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了解包括“一戶兩桶、干濕分離、上門收集、分類運送”的收運模式,分享垃圾分類經驗。隨后,參觀第六資源熱力電廠科教館,工作人員詳細介紹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焚燒處理技術。
現場講解農村廚余垃圾收集車。
增城區現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底前參照五要素的要求,要全面完成2974個農村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從斗向桶轉變,并配備分類轉運接駁設備,實現專車專運,逐步優化收運體系。同時,多方式調動群眾積極性,打造示范村,并完善各項制度。
分類垃圾箱。
2019年,增城區成功創建荔城街、增江街、仙村鎮3個分類示范鎮街,以及30個樣板居住小區(社區)、8個分類示范村、2個分類農貿市場,并探索打造出荔城碧桂園、新塘鎮順欣花園、仙村鎮碧潭村等具有增城特色的示范樣板點。
而今年,將要創成16個垃圾分類示范村,2-3條生活垃圾分類特色樣板線路,并且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率達20%以上。同時進一步完善分類設施設備,建立健全考核、通報、督導長效機制。
此次活動,由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指導,增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增城區仙村鎮人民政府、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聯合承辦。
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通訊員 陳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