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趙單羽)訊,P2P行業出清速度進一步加快。
10月22日上午,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據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梁濤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目前已得到根本好轉。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的5000家壓降到9月末的6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7個月下降。
事實上,從2020年開始,P2P行業已經在加速洗牌。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在運營的網貸機構僅為139家,相比于2019年底下降了59.5%,而相比于2019年初則下降了近九成。截至2020年6月底,僅有29家P2P仍在運營。銀保監會透露,對于P2P的整治將截至今年年底。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截止今年年底,P2P行業將徹底出清。
頭部平臺轉型順利、腰部平臺轉型難
P2P轉型并不容易,或許只有頭部平臺的轉型才會順利。
以往P2P平臺充當了“資金掮客”角色,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處獲取資金、再將資金放給借款人,通過利差盈利。
隨著2017年底出臺的《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141號文)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徹底卡死了這種沒有牌照的“資金掮客”業務。
部分P2P平臺開始改變業務合作模式、美其名曰“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向銀行輸出風控、獲客、授信審查、貸后管理等環節的技術支持,收取相應的金融貸款撮合服務費。
在部分業內人士眼里,這實際上就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處獲取資金的助貸業務。從2019年開始,包括360金融、51信用卡、玖富等機構先后宣布,已將資金來源大幅切換為機構資金。
但與這些頭部平臺,腰部、尾部平臺順利轉型卻并不容易,一位從業者告訴財聯社,只要有P2P基因、銀行大多不會和你合作,隱憂點是風險太高。
“就算坐擁大量資產,人家還是覺得P2P天生是有原罪的?!鄙鲜鰪臉I者說道。
兌付難問題何解?
對于P2P行業來說,如何解決因兌付難問題而產生的一地雞毛,是另一個需要得出的答案。
財董事長兼CEO李治國在一篇名為“終于熬過來了。終于可以和P2P徹底告別,說再見”的文章中表示,今年6月8日,“挖財”提前完成了P2P業務清退,出借款本息已經還到了出借人賬戶。
但是順利清退的畢竟是少數,比如美股上市公司玖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旗下平臺最近也出現了提款逾期現象。自7月底以來,因玖富旗下平臺出現提款困難,有不少投資人或通過微博喊話或赴玖富的辦公室尋求溝通。部分投資人甚至于近期聚集到公司樓下,要求企業還錢。
為解決兌付問題,部分平臺另辟蹊徑。
今年5月末,和信貸(NASDAQ:HX)宣布推出會員制社交電子商務平臺小白買賣;7月份,信而富(NYSE:XRF)宣布和第三方合作機構推出社交電商平臺“易家商城”(目前處于公測階段), 為客戶提供包括日用百貨、通訊數碼、輕奢時尚等品類商品。
出借人在社交電商中充當中介角色,幫忙在各種媒介中推銷商品,每賣出一件商品會有提成。平臺通過出售貨物補齊現金流以兌付出借人債權。
有些平臺希望利用電商抵充借款人未兌付資金,但在部分人士眼里,“這種行為屬于對于借款人的二次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