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2020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知交會”)正式拉開帷幕。在接下來的7天時間里,包括來自英國、法國、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的2400家參展商將亮相“云端”,參展機構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累計上傳展品逾1.6萬件,展品種類囊括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產品等。
2020知交會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廣州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知識產權署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局共同舉辦。
作為展示廣東省乃至中國知識產權最新成果及保護的重要窗口,知交會在激發大灣區創新創造活力、強化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推動經濟穩定高速發展等眾多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2020知交會不僅沒有受制于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相較于往屆,反而在參展企業機構規模、展品及知識產權數量等方面都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得到了各參展主體的密切關注和積極響應,來自國內外的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參展積極性空前高漲,而且在知交會開幕前還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點多面廣、持續時間近兩個月的預熱活動,這些都為在今年特殊條件下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知交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助力高質量發展”是2020知交會的鮮明主題,這一主題十分契合中央、省關于知識產權工作重要精神,舉辦以此為主題的知交會是廣東省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務實創新之舉。在這一主題的指引下,本屆知交會設置了“在線交易博覽”“線上知識產權灣區論壇”“線上知識產權專場活動”三大核心內容組成,PC端和APP應用同步運行。
“在線交易博覽”圍繞“聚焦產業發展,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為主線,打造數字展館,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網羅全球知識產權資源,全力打造“6+X”展區。在繼續強化往屆的專利技術、商標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版權文化、國際知識產權、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等6大展區基礎上,新設“X”年度特別專展——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區。每個展區均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展示、在線洽談、在線接單、直播營銷、隨時同步分享線上展位展品,展商還可以根據需要策劃并開展在線直播活動。
除了24小時在線的主題展區, 10大線上知識產權灣區論壇和15場知識產權專場活動也在11月13至11月19日連續七天輪番上演。數量創歷屆新高的論壇和專場活動將2020知交會推向新高潮。
作為2020知交會最引人注目的重磅活動之一,知識產權灣區論壇匯聚了眾多高水平高級別行業專家、企業高管、海外代表,他們將暢談知識產權高端前沿話題,探討知識產權事業未來發展方向,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貢獻智慧,為當前中國和世界知識產權熱點、焦點問題提供多角度的解決方案。
知識產權灣區論壇模塊全面升級,更大程度整合論壇、會議、講座等活動資源,集聚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頂級知識產權智力資源,共同討論知識產權熱點問題,打造云端知識產權創新理念前沿高地。設置了10大線上知識產權灣區論壇,分別是知識產權城市論壇——知識產權運營與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綜合改革試驗高峰論壇、知識產權金融創新論壇、地理標志貿易高峰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新青年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多元保護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知識產權合作論壇、內容產業與版權運營論壇、專利信息情報支撐高質量創新發展論壇、品牌培育與發展論壇。
充分發揮網絡直播的優勢,以“一個中心,多個觸點,在灣區全面布點”的活動模式,開辟眾多直播間,舉辦系列項目路演、新品發布、直播營銷等活動,是知識產權專場活動的主要特點。2020知交會圍繞大會主題廣泛征集、深度挖掘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知識產權交易運營相關活動內容,搭建促進知識產權交易和轉移轉化的平臺,充分利用線上舉辦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國際先進技術、產品的參與程度,探索知識產權網上交易新模式、新路徑,設置了知識產權專場拍賣會、抗疫者說訪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項目路演、“地理標志直通灣區”專場推介會、互聯網和物聯網產業項目路演、創新者說系列訪談等15場專場活動。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線下到線上,知交會逐步成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工作的一張“閃亮名片”。據大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以來,知交會已成功舉辦三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累計促成知識產權合作意向金額191.68億元,實現交易金額32.48億元,成為集聚國際國內知識產權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交流交易、轉化落地的重要交易博覽盛事,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南方+記者】王佳欣
【通訊員】袁月 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