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殷外孫女崔靜薇分享家風故事,講述楊殷革命家風代代相傳的情況,并勉勵青少年努力學習建設國家。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廖冰瑩 通訊員/曾毅峰 張道有)3月14日上午,火紅的木棉樹下,一場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活動——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主辦的“留住木棉紅”英雄家風代代傳活動在楊殷故居展開。40名中山青少年、市民參加。
楊殷故居位于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建于清代咸豐年間,是中共早期革命領導人、著名工人運動領袖楊殷烈士的故居。
楊殷,誕生于翠亨村,早年曾追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1922年秋,楊殷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致力于工人運動。1925至1926年,他以中共廣東省委委員身份,參與發動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1927年12月,楊殷參與發動和領導了震動全國的廣州起義。1929年,因叛徒告密,楊殷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時年37歲。臨刑前,他坦然對獄中同志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表現了一位共產主義戰士凜然赴義、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英雄氣概。
活動現場,楊殷烈士外孫崔漢軍朗讀了一封家書,即《楊殷致女兒楊愛蘭書》,介紹楊愛蘭收到父親家書的情況。
信中,楊殷提醒女兒要注重學習,叮囑她要敬重長輩,“除讀書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閑游、看戲等,尤萬不可做?!?/p>
“那些年,我的外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兒女交給了親戚朋友撫養。1929年外公犧牲時,我的母親楊愛蘭才14歲。可我的母親一直牢記著我外公的教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外公的紅色革命精神?!贝逎h軍回憶道,母親楊愛蘭生前曾在香港生活,靠自己掙的工資養活自己,后來回到廣州,住的房子也是靠自己的勞動所得。盡管生活困頓過,但楊愛蘭從不借烈士后人的身份向組織伸手。
楊愛蘭93歲時,將父親楊殷的全部房產捐給了政府,也就是現在的楊殷故居,用來打造黨員教育基地,緬懷先烈、啟迪后人。楊愛蘭還以94歲的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直到2013年逝世。
現場,楊殷外孫女崔靜薇分享家風故事,講述楊殷革命家風代代相傳的情況,并勉勵青少年努力學習建設國家。
崔靜薇介紹,他們兄弟姐妹多人,曾和母親楊愛蘭擠在廣州的外婆家。十幾平米的一室一廳,他們睡覺時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崔靜薇說:“廣州的夏天,天氣很熱。房子住不下,就在別人家樓頂伸出的陽臺上,搭幾塊板子睡覺;一到下雨就往屋里撤。如此困難,我母親依舊沒向組織伸手要求照顧,堅持自己克服?!甭犕暧⒘夜适潞螅趫龅那嗌倌昙娂姳硎咀约簩⒄湎КF在擁有的幸福生活,勤儉節約,努力學習,將來報效國家。
據悉,從2017年起,每年紅棉盛放的季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都會舉辦以紀念楊殷烈士為主題的“留住木棉紅”英雄家風代代傳活動,邀請楊殷烈士親屬回鄉,向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宣講楊殷烈士的革命史跡以及家風故事。
一封烈士家書,一段英烈故事?;顒訛樽窇洺跣?、緬懷先烈提供了經典的文本,同時也將紅色革命基因浸潤青少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