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專場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舉行。廣州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譚祥平在現場通過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廣州司法局強化消費糾紛處理能力,助力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的工作開展情況。
譚祥平介紹,2020年,全市各類人民調解組織排查預防化解矛盾917010件,同比上升6.43%,調解矛盾糾紛超7萬件,調解成功率98.99%,調解協議涉及金額約43億元。其中調解消費糾紛4073件,上升幅度明顯,是2019年的3.56倍。
譚祥平介紹,廣州市司法局加強陣地建設,優化服務網絡。完善“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人民調解組織陣地建設,升級鞏固硬件設施,細化優化工作流程。目前全市設有人民調解委員會3316個,鎮(街)、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一村一社區”法律顧問全部兼任村(社區)調委會副主任。此外,人民調解作為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組成部分,已進駐全市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除人民調解組織外,還設立了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廣州荔灣商事調解中心等商事糾紛調解組織。2020年全市“依申請調解”的案件數上升19.12%,群眾主動找調解的意愿顯著增強,引導群眾通過調解手段化解消費糾紛成效明顯。
此外,廣州市司法局加強機制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扎實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提升消費糾紛化解專業水平。在番禺區建立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去年共協助處理消費投訴2714件;在海珠區設立互聯網經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去年調解互聯網消費糾紛22件;指導廣州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原廣州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拓寬調解業務領域,滿足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新需求,去年調解糾紛981件。
在加強線上調解,提供便捷服務方面,廣州市司法局主動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大力構建集網絡視頻調解、電話調解、現場調解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為矛盾雙方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調解服務。其中,“羊城慧調解”作為“智慧司法”平臺建設項目之一,自上線以來累計訪問使用5.78萬人次。為進一步加強規范新媒體管理工作,“羊城慧調解”現已并入“廣州微司法行政”微信小程序,群眾可通過“廣州微司法行政”小程序或“廣州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獲得包括線上調解服務在內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馬藝天 郭蘇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