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惠東西枝江源烏禽嶂山保護地記錄到中華穿山甲野外活動的影像。據介紹,這是我國大陸地區有記錄以來,首次用手持設備記錄到中華穿山甲野外活動的生態影像。
廣東首次用手持設備記錄到中華穿山甲野外活動
3月12日晚10時左右,惠東西枝江源烏禽嶂山保護地巡護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山間巡邏,準備收集穿山甲洞穴旁的土壤以便研究。在檢查一處穿山甲洞穴時,聽到里頭傳來窸窣聲響,小心湊近時發現是中華穿山甲覓食時發出的響動。巡護工作人員按奈下激動的心情,立刻用相機和手機記錄下了這一中華穿山甲野外活動的珍貴影像。本次拍攝到的穿山甲為一對母子,幼崽約3月齡,體態圓潤,憨態可掬,剛剛脫離母親可以獨自覓食,雌性穿山甲在距離幼崽不遠處的另一處洞穴中活動。
穿山甲主食白蟻和螞蟻,中華穿山甲喜炎熱,喜夜行獨居,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一般棲息在人為干擾少,食物水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喬木郁閉度適中,林下灌草茂密的向陽低山丘陵。挖掘能力極強,營地下穴居生活。它的繁殖力低下,一般每胎僅產1崽,每年僅產1胎,母獸繁殖年限估計最多只有15年。2020年6月,我國將自然分布的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廣東首次用手持設備記錄到中華穿山甲野外活動
據介紹,自2019年7月以來,惠東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分局與多方合作,在烏禽嶂地區開展中華穿山甲保護宣傳與禁獵行動,營造良好社區保護意識;組建專業巡護隊,開展多次穿山甲保護野外巡護工作,累計巡護次數超100次,累計巡護里程超1000公里,建立了初步的管理與保護機制?;輺|縣還籌集200多萬元用于開展烏禽嶂中華穿山甲監測和保護工作,在烏禽嶂主要路口安裝了18個高清攝像頭和200多臺紅外線攝像機,對烏禽嶂地區實施網格化監測,全面掌握烏禽嶂地區的野生動植物種群情況。截至目前在烏禽嶂累計記錄了80多處穿山甲新鮮洞穴和覓食痕跡。通過分析,可以初步確定烏禽嶂地區存在一個具有繁殖恢復潛力的中華穿山甲種群。
2020年,廣東在深圳、惠州、肇慶、韶關、河源、潮州等6個地市的野外監測中拍攝到8-10只中華穿山甲活動的影像,潮州、惠州還先后兩次放生了2只中華穿山甲。今年1月中旬,河源也再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接下來,廣東將全面加強野生動物物種保護和監測,穩步推進國家林草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建設,開展穿山甲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疾病防控、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科學研究及其棲息地的調查、監測、評估等工作。定期組織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狀況調查、監測和評估,建立健全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檔案,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科學研究。建立和完善野生動物救護體系,組織做好保護野生動物的收容救護工作,建立收容救護檔案。
南方日報記者 邵一弘 肖雄 萬穩龍 通訊員 林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