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清晨,在廣州起義紀念館門前,參觀者排隊準備入場。
張太雷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人物志
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籌備并指揮廣州起義,在戰斗一線犧牲時年僅29歲。
張太雷犧牲后,同窗摯友瞿秋白深情地寫下《悼張太雷同志》,高度評價他的功績:“他死時,覺著對于中國工農民眾的努力和負責;他死時,還是希望自己的鮮血,將要是中國蘇維埃革命勝利之淵泉?!?/p>
5月4日清晨,在廣州起義紀念館門前,老幼相攜的祖孫、著裝整齊的工友、成群結隊的學生排隊準備入場參觀。這里曾經是原國民政府廣東省立公安局,也是1927年廣州起義建立的蘇維埃政府——廣州公社的所在。張太雷是廣州起義的總指揮,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驚雷”絕響、血灑羊城,犧牲時年僅29歲。
兒時為“復興中華”改名
筆名帶“雷”望驚醒世人
張太雷原名張曾讓,字泰來,1898年6月出生,自幼就懷著為民眾謀幸福的志向。
“張太雷出生于江蘇常州,祖上是知名的官商世家,父親是個秀才,所以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傳統國學教育。”張太雷的外孫馮海龍接受采訪時說道,由于幼時家道中落,張太雷寄居于外公家,依靠其母幫傭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自幼在貧苦中磨煉的張太雷,對窮苦人民有著一種天然的同情。
張太雷在常州西郊小學念書時,有一次在作文中寫道:“今日之莘莘學子,明日之國家棟梁,應砥礪品行、刻苦求學,關心民眾疾苦,思考祖國前途,以救國救民、復興中華為己任……”教導主任兼語文老師馬次立把他叫到辦公室,囑咐他時刻記住“復興中華”的誓言,建議他把學名改為張復。這個名字一直用到他上大學之前。
1911年夏天,張太雷以優秀的成績從西郊小學畢業,順利考入常州府中學堂,與另一位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成為同校好友。兩人關心國家大事,抨擊時弊。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張太雷和瞿秋白積極參加反袁斗爭和抵制日貨運動。是年暑期,兩人為抗議校方開除同學而受到警告,張太雷遂憤而離校。
“1916年9月至1920年6月,張太雷就讀于北洋大學法律學門己班?!碧旖虼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蔡文杰介紹,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型大學,校風嚴謹求實,人才輩出。張太雷在北洋大學學習期間,努力汲取知識,同時關注和思考著時事變化和國家命運。
從1918年下半年開始,外語能力出眾的張太雷在英文報紙《華北明星報》做兼職編輯、翻譯,并因此結識了在天津的俄共(布)秘密黨員鮑立維,馬克思主義思想此時開始在張太雷的心里生根。
有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張太雷在閱讀《新青年》所刊登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革命文章后,也曾經對身邊的法律學同窗們說道:“我以后不當律師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國!”
此后,張太雷取“泰來”的諧音,改名為太雷,立志成為驚醒世人、擊碎舊世界的“巨雷”。他曾以“雷”“大雷”“泰雷”等筆名發表文章,其用意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革命思想來教育啟發中國民眾,掀起革命的風暴和疾風驟雨。
受李大釗指引投身革命
“要為天下人謀幸?!?/p>
五四運動爆發后,張太雷積極投入到這場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多次參加集會游行,并深入塘沽、大沽等地向群眾進行愛國宣傳。其間,張太雷結識了自己仰慕已久的革命引路人李大釗。此后,張太雷協助李大釗為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做了大量工作,并不斷將秘密翻譯的革命進步文獻送往北京。對于張太雷的學識和能力,李大釗曾做出高度評價:“學貫中西、才華出眾?!?/p>
1920年6月,張太雷結束了四年的大學生涯,以品學兼優的成績從北洋大學畢業。同年,張太雷便加入李大釗建立和領導的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并奉李大釗指示,負責在天津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10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天津特別二區大馬路一家裁縫店正式成立。張太雷任書記,會議通過了張太雷起草的團章,明確宣示為實現社會主義而奮斗。
1921年2月,作為中共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一位使者,張太雷前往蘇聯伊爾庫茨克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任中國科書記。臨行前他寫給妻子陸靜華這句話:“要為天下人謀將來永遠的幸福?!?/p>
1924年春,張太雷按黨的要求回國,擔任團中央總書記,出席黨的四大并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時兼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宣傳部長等職。
當機立斷發動廣州起義
29歲英勇犧牲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革命形勢逆轉。7月12日,中共中央進行改組,張太雷受命于危難之際,與周恩來等同志一道,組成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毅然擔負起挽救革命的重任,領導全黨用武裝斗爭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八七會議后,張太雷歷任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等職,勇敢地走上開展武裝斗爭的最前線。1927年秋,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轉戰到廣東的南昌起義部隊失利后,張太雷同志多次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教訓,周密部署廣州起義各項工作。
正當準備工作緊張進行時,起義消息泄露。張太雷當機立斷,廣州起義的槍聲于1927年12月11日提前打響。
當天凌晨2時許,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人和工人赤衛隊的代表一起,乘車前往起義的主要力量——教導團北校場四標營駐地,舉行誓師大會。3時30分許,“砰!砰!砰!”——三發信號彈劃破廣州的天空,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開始了。
6時左右,張太雷身著戎裝走進原公安局樓下的會議室。這里,30多名廣州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的代表聚集一起,舉行第一次會議。張太雷高聲宣布: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了!張太雷擔任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陸軍委員。
12月12日,廣州起義的第二天,張太雷來到廣州市內豐寧路西瓜園參加工農兵擁護蘇維埃政府大會。大會結束時,張太雷得知反動軍隊正在向起義軍總指揮部反撲,戰斗異常激烈,便馬上返回總指揮部,前往大北門指揮戰斗。
當汽車行至大北直街(今解放北路)附近時,突然一陣槍響,子彈雨點般地射來,張太雷身中三彈受了重傷。原來,敵人在這里設下了埋伏。
臨終前,張太雷向戰友們囑托:要和敵人戰斗到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用自己短短29年的生命歷程踐行了“愿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錚錚誓言,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時光荏苒,如今在廣州起義紀念館內,一件件文物、一幅幅油畫、一篇篇說明,靜靜地向參觀者們講述著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展廳里專注的孩童、駐足的青年、沉思的老者,仿佛也在默念著先烈們“為天下人謀將來永遠的幸?!钡氖难浴?/p>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