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科技部發布《關于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推出啟動“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行動等9個方面共18條具體措施。
“懸賞制”科研攻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共享、減免租金、全過程“不見面”審批……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深圳啟動了多項科技“硬核”措施,在加速防控疫情科研攻堅的同時,推動科研機構和企業復工復產。
制度創新匯聚八方科研力量
在眾多舉措中,面向海內外,以“懸賞制”等方式組織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研攻關項目最能凸顯深圳敢闖敢試的城市特質。
3月19日舉行的深圳市科創委落實《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情況介紹會透露,深圳市科創委已從市財政科技專項資金中緊急調配2億元,以定向委托與自由申報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專項,以產品和實際效用為導向,主動出擊確定懸賞標的。
其中,首次設立的“賽馬式資助”競爭機制允許對同一懸賞標的,有兩個以上牽頭單位同時攻關。而“揭榜獎勵制”則無需事前立項,只要達到懸賞標的要求,即可揭榜。
截至記者24日發稿時止,首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研攻關項目懸賞已引來一大批應征者,專家組將于4月4日后對揭榜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基礎研究陣營不斷跑出黑馬
近年來,深圳不斷加碼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研究,獲批建設省部共建腫瘤化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并主動布局了一批基礎研究機構,持續增強原始創新的支撐服務能力。
3月5日印發的《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科研機構復工復產工作指引》,為廣東省實驗室、基礎研究機構等高水平科研平臺在科研方向選擇、科研項目立項等方面進一步松綁。目前在深圳的廣東省實驗室、基礎研究機構已100%復工。
在此次抗疫科研攻關中,一批基礎研究機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中,深圳灣實驗室聯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市疾控中心等單位自主立項防疫相關科研攻關項目23個;華大研究院率先破解病毒基因組序列,并在深圳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發布,為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的基礎研究和醫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合成生物研究院的胡勇團隊通過前沿mRNA技術加速研發并推進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工作,有望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周期縮短至傳統疫苗的三分之一。
調動創新資源保障科研攻關
作為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攻關組組長單位,深圳市科創委統籌調動全市創新資源,全力保障科研攻關。其中,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為疾病溯源、藥物篩選研究、疫苗、治療性抗體研究免費提供算力支持。迄今已為中山大學藥學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的科研團隊提供支持。
在支持企業共渡難關方面,深圳市科創委對租用深圳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持有的政府物業的各類創新主體,一律免除2個月租金,僅這一項就減免約3443.8萬元。深圳市科創委還發出倡議書,號召高新區各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以及產業用房業主,為延遲復工的企業適度減免租金。
此外,通過“鵬城IT人”網站,以線上形式舉辦“深圳高科技企業2020年春季大學校園招聘會”。發揮科技主管部門的政策優勢和創投機構的市場活力,積極為雙創項目與創投資本牽線搭橋。
深圳市科創委還創新建立科技管理服務全過程“不見面”審批機制,實施科技管理服務便利化舉措,優化防疫期間科技項目管理,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記者 王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