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將近,開學后要不要戴口罩?學校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8月13日,國家衛健委及教育部發布了分別適用于高校、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學生應當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
對于高校,《方案》明確,學校正式確定和通知開學時間前,學生不得提前返校。學生和教職員工開學前進行連續14天每日體溫測量,記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并如實上報學校。
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返校時須向學校出示一周內的核酸檢測報告。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按照有關要求向學校出示核酸檢測證明材料。
高校開學后,執行進出校登記制度。把好校門關,教職員工和學生入校時嚴格進行體溫檢測,查看“健康碼”,保證入校人員身體狀況健康。學校要加強對外賣配送和快遞人員核查、登記與管理,合理設置快遞收發點。在校園內的學生和授課老師,可不戴口罩。
對于中小學,《方案》要求,入校時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進校通道,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師生進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入校后,加強對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晨午檢,對住宿及參加晚自習的學生增加晚檢。學生應當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
對于托幼機構,《方案》指出,各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風險級別和疫情應急響應級別調整情況作出科學開園的決定。托幼機構教師做好幼兒返園前14天每日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統計,所有教職員工做好開園前至少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并如實上報園方。開園后,根據托幼機構班級和人員情況,安排各班級錯峰、錯時入園和離園,以班級為單位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的室內活動管理。
值得留意的是,《方案》對中小學生入校后管控,還提出了加強學生近視防控的要求。《方案》指出,疫情期間,學生戶外活動減少,電子產品使用過多,增加近視發生和進展的風險,學校、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注意做好近視的防控。教師授課應當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線上教學及作業時間。引導學生適當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對于幼兒園,《方案》也要求加強幼兒體格鍛煉安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安排內容和形式適宜的體格鍛煉,每日2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3歲以上幼兒至少1個小時的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
【南方日報記者】朱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