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份大埔蜜柚,既能助力消費扶貧,也能品嘗新鮮農特產品。
9月12日上午,世界長壽鄉·廣東梅州柚·大埔蜜柚廣州推介會暨海珠區對口幫扶消費扶貧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現場,代表大埔縣57條貧困村的梅州柚都都果業有限公司與中洲農會簽訂大埔蜜柚購銷幫扶協議,兩地各相關經銷企業也簽訂了協議,共同拓寬廣東梅州柚·大埔蜜柚的銷售渠道。下午,大埔蜜柚走進中洲農會的直播間,主播們大力主推大埔縣最具特色、農戶種植面積最大,也是產量最高、營養價值最好的農特產品大埔蜜柚。
海珠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珠將借助全國消費扶貧月契機,積極推廣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既讓貧困戶脫貧增收,又豐富廣大市民的菜籃子。2020年上半年,海珠以專班帶銷路、專區穩銷量、專場促銷售,實現消費扶貧銷售額共約7774萬元。海珠還聯合對口幫扶的貴州福泉市和甕安縣,將福泉市江楠精品基地、甕安縣猴場鎮金竹村2個項目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保供基地”,助力開展消費扶貧。
在消費扶貧中,海珠充分借助企業力量,聯合中洲農會,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在廣州各區率先開設“消費扶貧專班”確定專人專門負責消費扶貧工作、成立“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專區”致力于海珠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提供線上線下多種銷售渠道。該區先后幫助福泉市和甕安縣開展三場網絡促銷助農活動,快速解決了當地大福姜、紅蒜苗、白菜花等農特產品滯銷問題,還引導貴州福泉市和甕安縣向廣州等地銷售雞蛋、茶葉、家禽等農特產品,銷售金額達7634萬元。
此外,海珠積極動員倡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扶貧攻堅,今年以來已舉辦“消費扶貧、你我同行”公益連鎖展銷等多項活動,先后在區內18個街道商業旺區、地鐵口共設立20余個攤位和展銷窗口,銷售海珠區對口幫扶地區扶貧農特產品,銷售額達80多萬元。
從2014年3月起,海珠開始對口幫扶大埔縣,主要開展產業共建和民生社會事業幫扶,從2016年5月起,對大埔縣35個省定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2016年4月以來,海珠先后選派駐大埔縣駐村干部共88人,累計籌集扶貧資金2.1億多元,實庭貧困戶幫扶項目34000多個、貧困村公共基礎項目800多個。2019年末,有勞力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98.32元,比2015年末(3471.63元)增長了3倍;今年上半年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7283.3元,達到省預測線(4530.5元)的1.6倍。目前,35個省定貧困村和1830戶4800個貧困人口均已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產業幫扶方面,海珠先后投入財政資金約9000萬元,建設廣州海珠(大埔)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經過6年多來3輪駐大埔縣工作隊的接力奮斗,建成了共建產業園高陂園區首期500畝工程和縣城工業小區首期工程。2020年,招商引資逆勢而上,園區今年已引進了億元以上項目6個,陶瓷產業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產業轉移園區已成為大埔縣域經濟的新增長極。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傅鵬
【攝影】 符超軍 實習生 肖楚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