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長假臨近尾聲,各種長假消費數據也陸續出爐。據記者從電商平臺方面了解到,被疫情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被集中釋放,出游、購物、休閑娛樂等重新成為國民假期“標配”,線上消費持續發力,線下經濟出現明顯回暖。此外,疫情后的第一個大長假呈現三大趨勢:團圓成主題,家人聚起來;出游高漲,大家動起來;消費情緒旺盛,中國經濟活起來。特別是年輕人積極釋放消費熱情,餐飲、酒店、電影增速明顯,年輕人愛用的分期消費大幅增長,反映出年輕人對未來經濟的信心,成為今年十一年輕人消費增長的新亮點。
線下出行新體驗,廣東人最愛用“乘車碼”
據《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費出行趨勢報告》顯示,一場疫情讓家人團圓的意義非比尋常。與往年相比,家庭團聚式出游在這個中秋加“十一”的雙節黃金周受到更多人青睞。加長版黃金周也讓遲來9個月的全民出行更顯治愈,大家正把這個假期重新過成“年”。
走過春節的冰封期、“五一”的融冰期、暑假的恢復期,“十一”旅游全面復蘇,全國人民動起來。從涓滴細流到澎湃人潮,大規模出行人流的背后是本地生活服務的日益便捷,是線上科技改善線下體驗的延伸。飛豬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家庭出游的人群居多,購買3人(含)以上機票的人數比端午漲了160%。更適合全家出游選擇的房車預訂量同比漲77%,親子門票預訂量同比漲30%,無怪乎有人稱“這個國慶像過年”。飛豬平臺上預訂國慶期間民宿的訂單量同比去年上漲68%,近郊鄉村民宿快速崛起,家庭型、獨棟型民宿受歡迎,夸克上“親子游如何拍照”成熱搜問題。
疫情“欠下”的出行,國慶加倍還上了。飛豬數據顯示,在首個百億補貼、各地政府文旅消費券等的激勵下,全國酒店預訂量同比漲超50%,其中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漲100%。機票預訂量同比漲16%,景區門票同比漲16%。值得注意的是,95后首次成為國慶出游主力軍,出游人群的年齡分布中,占比30%排名第一。
來自樂信旗下的分期消費App樂花卡的數據則顯示,因疫情被按下暫停鍵的餐飲酒店行業重回生機。十一假期餐飲、酒店消費環比9月分別上漲24%與45%,較五一提升了45%與120%。壓抑已久的出行熱情在今年十一被釋放,十一出行消費環比較9月提升了29%,比五一增長了112%。
數據顯示,日常擠公交和時間賽跑的年輕人,到了假期更愿意選擇舒適打車來安排出行。十一期間公交、地鐵消費訂單數量環比9月下降約10%,打車訂單數量與9月持平,消費金額增長約18%。晚間17點-20點,年輕人表現出明顯的出行熱情。
受民眾出門旅游、探親、訪友帶動,支付寶上“乘車碼”搜索量比五一大漲170%,車水馬龍的活力又回來了。而在全國搜索“乘車碼”的省份排名里,廣東名列第一,浙江、上海、江蘇、河南、山東、湖北、北京、四川、安徽擠進前十。
科技的發展,還改變了出行的方式和品質。據餓了么提供的數據顯示,對于不少在廣州游玩的消費者來說,外賣也成為了“空箱旅行”。越來越多游客在這里嘗試無負重出門,并通過在酒店、景區附近點外賣采購洗漱用品、手機充電器以及一些常備藥品等必需品,甚至還會下單讓藍騎士跑腿,為其添置保暖和換洗衣物救急。餓了么數據顯示,今年“十一”期間,送往酒店、景區等旅行場所的洗護用品、母嬰產品等銷量同比增長2倍以上,充電器、充電線等電子配件訂單量更是大增超過4倍。
此外,餓了么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期間,送往酒店、景區的洗護用品、母嬰產品以及保暖衣物等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均實現數倍增長,其中洗浴旅行套裝的外賣訂單量就增長了近三倍。
旅行點外賣,出游代排隊。餓了么數據顯示,跨省/市的異地訂單環比五一增長了近一倍。北京成為異地外賣消費增長最快的一線城市,環比增長近4倍。餓了么上,奶茶外賣環比“五一”實現翻倍增長。國慶節期間,還有不少人通過餓了么代跑腿業務,實現餐廳代排隊,甚至下單代買景區門票、電影票。
家庭團聚必不可少的還有“發紅包”這個重要環節。樂花卡數據顯示,十一的氣溫雖然在逐漸降低,發紅包的熱情卻在增長,秋天的第一個“紅包”長什么樣?樂花卡數據顯示,長假期間大家發紅包的頻率提高了18%,并且平均每個微信紅包大約“厚”了三分之一。大家最愛在晚上20點-22發紅包,但是每天的7點至12點收到的紅包才是最豐厚的,平均每個紅包超過66元。
中國經濟活起來,縣域市場扛大旗
和旅游人流一同活絡起來的,還有中國經濟。疫后的國內市場徹底蘇醒,加之中國經濟水平日益提高,小城青年成為消費新動力,消費復蘇的浪潮逐漸席卷更廣闊大地。被激活的縣域市場,也成為中國消費持續增長的推動力。
小鎮青年愛出行,旅游費用舍得花。飛豬百億補貼帶來了國慶旅游市場的新變化,小鎮青年成為最積極的出游人群,三線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比達60%,小鎮青年看世界越來越舍得花,國慶出游人均消費同比漲超50%。
縣域消費有前景,創業開店買機器?!笆弧奔倨冢?3%的商用電器賣向縣域市場,48%的購買者來自小鎮用戶。商用爐灶同比增長3855%;商用爆米花機同比增長93%;商用香腸/熱狗機同比增長88%,大量商用電器成為小鎮店中的新設備,體現了創業者對縣域市場消費滿滿的信心。
音樂節High翻天,二線及以下觀演火熱。大麥數據顯示,國慶長假期間,全國音樂節場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30%,票房預計同比去年提升113%,其中二線及以下城市票房貢獻占比超六成。其中,草莓音樂節在國慶期間就有三站,分別是北京、哈爾濱、成都;青島鳳凰音樂節、蘇州樂園森林國際電音節、Forever Young??谝魳饭澮苍诩倨谂c觀眾見面。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城市”武漢既躋身“國慶假期熱門目的地排行榜”前十,又入圍“熱門客源地排行榜”前十。
節假日,出行防護也不放松。淘寶天貓數據顯示,口罩的搜索人次同比去年增長271%,成交金額增長585%。
分期消費同比大增,90后與00后最愛分期消費
十一期間,90后成為互聯網分期消費的主要人群,占比約90%。樂信旗下的分期消費App樂花卡數據顯示,10月1日至6日樂花卡拉動分期消費約11.8億,同比去年增長38%,較五一提升18%。
雖然80后、70后并不是互聯網分期消費的主力軍,僅占人群的10%,但分期消費能力卻穩居第一。十一期間80后人均每天的消費金額約268元,70后也達到262元,遠高于90后人均194元。
值得留意的是,據樂花卡的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90后,與30歲以上的70、80后,在十一小長假中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首先在吃飯這件事上,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即使在假期,90后外賣上花費占據了自己分期消費金額的20%以上,而超商便利消費不足15%;70、80恰恰相反,不到10%的分期消費金額被用于外賣,超商便利消費在30%左右。由此看出,假期90后更愿意點外賣,而70、80后更想在家吃一頓佳肴。
不僅如此,兩代人假期也“玩不到一起”,娛樂方式呈現出很大不同。90后在視頻會員、直播會員等充值娛樂項目上的花費占分期消費金額的30%以上,對線上娛樂活動較為依賴,70、80后相對興趣較弱,他們同樣關注酒店等線下娛樂方式。
這是一個屬于“家”的國慶節。疫情的陰霾散去,中秋的圓月等著那些因大家而舍小家的人們歸來,團圓。中國經濟的齒輪恢復了高速運轉,人們又能走進影院或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生活恢復如常,變化也悄然發生,人們比以往更愿意全家出行,小鎮居民成為消費主力人群,追求生活的新滋味和搖擺激情永不停歇……數字時代的“十一”假期,不一樣的過節方式,卻是一樣熱騰騰的新生活,一樣熱騰騰的新希望。
【南方日報記者】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