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光巖)深圳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扶持政策具有顯著競爭力,在關鍵“卡脖子”技術攻關方面企業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深圳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處長李夢楠介紹,當前,深圳市已基本形成集藥品制造、醫療器械、醫藥流通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
總體而言,深圳創新成果優勢顯現、器械表現最為突出。據火石創造數據庫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深圳累計藥物臨床試驗數量268件,CDE受理新藥數量298件、國產藥品獲批數量911件、國產Ⅰ類新藥獲批數量7件、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數量21個。全市醫療器械企業700多家,總產值占全國規模8%左右。
截至2020年10月底,深圳累計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首次注冊)數量5409件,占全國比重7%。深圳市在醫療器械、PCT專利、融資環境、上市企業維度具有明顯優勢;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扶持政策涉及面、扶持力度等均具有顯著競爭力,在關鍵“卡脖子”技術攻關方面,企業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會上,深圳市南山區、龍崗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均對本區生物醫藥產業現狀和政策進行了相關介紹和解讀。綜合各區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和區位空間等條件,深圳正構建協同創新、錯位發展的“一核多中心”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