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六屆深圳管理創新對話論壇5日在深圳召開,會上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創意指數(2020 CCCI)顯示,各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穩步增長,城市創意指數顯著提升,前六名城市依次為北上深廣港杭,其中深圳的增幅及增長率都居全國首位,而廣州排名首超香港。
CCCI研究評估中國50座大中型城市
CCCI指數創立于2012年,是國內首個跨城市對比的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已連續9年在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下進行研究與發布。研究成果曾獲第五屆“優秀皮書報告獎”三等獎。2020年CCCI指數研究項目由深圳大學管理學院研究團隊完成。
據該指數的主研者、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周志民教授介紹,中國城市創意指數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量化地方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的工作績效,為提升城市創意指數和城市治理提供參考依據。項目組以鉆石模型、系統論等作為理論基礎,結合已有的指數模型,構建了中國城市創意指數(CCCI)模型。CCCI指標體系涵蓋了要素推動力、需求拉動力、發展支撐力和產業影響力4大變量、11個二級指標和28個三級指標。
今年的CCCI研究對中國50個大中型城市(含省會城市、港澳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及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進行了評估,同時還連續兩年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進行單獨評估,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創意指數報告。指標原始數據均來源于城市統計年鑒、統計公報及相關政府公開數據等來源,保證了真實性、客觀性與權威性。
深廣兩地表現喜人
深圳的城市創意指數排名第三,位列北京、上海之后。作為創新之都,深圳在創新力上遙遙領先。無論是在創新投入還是在創新產出上,深圳都位居前列。比如,在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上,深圳僅次于北京,而在每十萬人專利申請數(份)和授權數(份)上,深圳都位列全國第一。此外,深圳創新發展后勁十足,其城市創意指數增幅及增長率都居全國首位,且增長率比第二名高出18.41%。
周志民分析稱,深圳的創新發展潛力離不開其濃厚的城市學習氛圍,“學習型”城市實至名歸。一方面,深圳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量位列全國第二;另一方面,深圳教育支出占比遠高于其他一線城市,而娛樂支出占比卻遠低于其他城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深圳人務實上進、銳意進取,用行動踐行“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城市精神。
今年廣州也一舉超過香港,位列第四。港澳臺三地,僅有香港進入前十,且港澳臺三地排名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創意指數表現高于榜單所有城市的平均水平。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需求拉動力與發展支撐力遠遠高于榜單所有城市的平均水平,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消費需求旺盛,并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政府政策、發展機會等支撐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未來的發展勢頭強勁。
【根據2020中國城市創意指數報告,還可以得出下面這些結論】
1. 我國城市創意指數穩步提升,且各城市間你追我趕,發展氛圍良好。在評估的50個中國大中城市中,除拉薩外,其他城市的CCCI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見附表1)。此外,近2/3的城市排名發生變動,反映排名競爭激烈程度之大。
中國城市創意指數體系(2018-2019)
中國城市創意指數體系(2018-2019)
2.榜單前十強比學趕超、穩中有變。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香港、杭州、蘇州、重慶、成都、南京。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3座城市(深圳、廣州、香港)位列前五,且深圳和廣州的CCCI增幅及增長率都排名前三位,說明強者恒強,且大灣區凝聚發展合力的優勢日益凸顯。
3. CCCI依然是城市GDP的風向標。CCCI與GDP的相關系數高達0.934,說明GDP的發展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這為新常態下經濟提質增效提供了源頭活水。
4.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呈現嚴重的區域發展不均衡。根據CCCI聚類中心值,所有城市可被劃分為三個梯隊(見表)。
2019年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排名梯隊
深圳首次躋身第一梯隊,緊隨北京和上海,其CCCI均值接近90分(89.71分);處于第二梯隊的城市共有8個;處于第三梯隊的城市有39個。從CCCI指數來看,各梯隊各城市之間差距甚大,且文化產業處于中低發展水平的城市占比大,一方面體現了可挖掘的資源尚屬豐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發展攻堅的難度之大。
5.文化產業領域的投入力度與城市發展水平成正相關。比如,往年在文化事業支出上破千億元的城市僅有北上港,今年深圳以強勁勢頭躍升,且一舉超過香港,這與深圳強大的發展動力緊密相連;又如,在藝術場館的數量上,北京和上海也令其他城市難以望其項背。
【記者】孫穎?
【通訊員】陳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