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們的笑容,我會感到很滿足。幫助他們,也會給我力量?!敝芰衔?,在佛山市順德區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里,劉曉洋正陪一群留守兒童,一起讀書、折紙、做游戲。
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拔覐呐W習的孩子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彼f。
中學時,劉曉洋在本子上抄滿英文單詞、古文詩句和數理化公式,一張張撕下來,小心疊好,揣在褲兜里。在幫父母干農活、在食堂排隊打飯的間隙,她會把小紙條拿出來握在手心,默默背誦,背好一張就扔掉一張。
今年,她從貴州六盤水的深山中走出,考上心儀的南方醫科大學,進入夢想中的象牙塔。為她鋪就學醫路的小紙條,也變成口袋里一張嶄新的大學校園卡,等待見證她更精彩的人生。
堅定地選擇學醫
今年3月初,四面環山的六盤水小山村里,積雪覆蓋大地。一個嬌小的身影正在雪中跋涉,20分鐘腳程的山路,被她生生踩出一串泥濘腳印。
“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把背上40多斤的農家肥袋子放在田壟上,劉曉洋拍了拍背上的塵土,找到自己專屬的“自習座位”——一個小土墩坐下,掏出口袋里3張布滿褶皺的小紙條。
這一天,紙條上是她親手默寫的《滕王閣序》?!罢燮饋硌b在口袋里,總比帶一本書方便?!边@是劉曉洋自創的學習“秘笈”。
每當課間、飯后,或是干農活時歇息的間隙,這些紙條會被拿出來。“有時候是古文,有時候會記上物理公式,有時候會寫滿英語單詞。”這都由她按自己的學習計劃來制作,“種類很多,多看幾眼就能記得牢。”
當上面的內容被記牢,劉曉洋就會換一張新的紙,寫上“新來的”知識點。這些紙條沒有機會在主人身邊待上很長時間,但每一張都見證著她的成長。
劉曉洋從初中開始真切地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也知道要用好自己碎片化的時間。初中時,她放學要走一段40分鐘的下山路,路太陡了,小石頭很多,只能一溜小跑,不敢把紙條拿出來背。
后來,她通過努力考上了全省排名靠前的高中,上學的路變得平坦了,小紙條才又派上了用場。
今年初,疫情突然來襲,除夕夜原本應當與家人團聚,但很多醫護人員卻主動請戰,到最危險的地方去與病毒戰斗。
“他們特別無私!”劉曉洋常被醫護人員的事跡而感動,逐漸堅定了學醫的志愿。
小時候,她曾見過運煤車發生意外,造成人員傷亡?!白咴诼飞隙寄芸吹胶芏嘌E,感覺挺恐怖的?!彼f。
為了克服對傷口、血液的恐懼,迎接即將到來的系統解剖學等課程,她主動搜集、觀看相關的學習資料,“一開始肯定會有心理障礙,但不管怎么樣,都會想辦法去大膽克服?!?/p>
兄弟姐妹把讀書機會留給她
沿著泥濘小路走入深山,遠遠望去便能看到一排低矮的瓦房,劉曉洋的家就坐落在這里。
挖玉米、種土豆、背農肥……父母長年累月地在地里干農活,劉曉洋看在眼里。從上小學開始,劉曉洋就學會為全家人準備晚飯了。放學回來,她也會到地里去幫忙。
年幼力小時,她無法負擔過重的農活,只能拔拔雜草,還總被爸媽“嫌棄”。其實她心里明白,父母是為了讓最小的女兒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和學習。
“家里還在讀書的人只剩下我一個了?!闭f起家里的哥哥姐姐,劉曉洋的語氣帶上了一絲愧疚?!八麄儚男【秃芾?,因為放學回來就要照顧家里,學習的時間特別少?!眲匝笳J為,哥哥姐姐把讀書的機會都讓給了自己。
雖然父母從未明確地表達,但劉曉洋還是能感受到家人所寄予的厚望?!拔野挚偸钦f,雖然自己沒有讀過書,但很想培養出一個上大學的女兒?!比缃瘢瑒匝鬀]有辜負家人的期望,成了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伴隨著錄取通知書而來的是經濟上的壓力?!皩W費對我們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與劉曉洋的顧慮相對應的是父母的樂觀?!鞍謰屨f,學費的問題不用擔心,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讓你上大學。”她當然知道,父母看似輕松的話,背后是不可計數的勞動和汗水。
到南方醫科大學報到之后,國家和學校的助學金政策讓劉曉洋放下心頭大石,“優惠政策特別多,特別暖心!”助學金和緩交學費等一系列“綠色通道”,為她和家庭解除顧慮。從小要強的她還早早申請了勤工儉學崗位,希望減輕父母的負擔。
“要送給自己一個全新的自己,要在大學接觸更多的人,更廣闊的世界?!痹浨佑谥鲃优c陌生人交流的她,到學校后潛意識地變得主動、開朗、外向。她競選成為了班委,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還加入各種社團、支教隊,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我從小接受了太多幫助,現在有能力了,就希望更多地去幫助別人?!睂⑦@份暖洋洋、沉甸甸的善意傳遞下去,成為劉曉洋的人生信條。
南方日報記者 鐘哲 吳少敏 梁鉅聰
對話
南方日報: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你高考的備考有影響嗎?
劉曉洋:在家里上課的效果肯定比不上在學校,我上了一個多月網課,在房間里連不上家里的無線網絡,偶爾還會有卡頓。但看到老師們從講師變身“主播”,做了很多準備、克服很多難題,所以我學得很認真,否則會感覺對不起老師的努力。
高考推遲了一個月,當時我的心理壓力特別大,成績也忽上忽下。所幸我的發揮還算正常,如愿來到廣東入讀南醫大。
南方日報:家人對你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劉曉洋:爸媽沒受過規范的教育,對我們的課程不了解,所以不會給我指導意見。他們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讓我懂得守規則、懂上進。他們相信我自己會學得很好,我學習的時候他們不會進來打擾我。
我的哥哥、姐姐們比我先受教育,給了我很多指導。雖然他們沒上過大學,但能給我很多生活上的啟發。他們很早就出來工作是為了盡早幫襯家里。我是最小的,被他們保護得很好。我明白家里人對我的期待。
南方日報:面對嶄新的未來,你有什么打算?
劉曉洋:目前我所讀的是醫工結合的專業,比較偏工科,也有不少醫學的內容。希望自己能保持學習的勁頭,繼續攻讀下去,未來能在醫療系統工作,幫助更多的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曉洋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