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要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力軍,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廣東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征程上,廣東始終以“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為統領,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特別是去年以來,廣東國企集中力量剝離企業辦社會,完成全省國有企業70.86萬戶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市政社區分離移交、教育醫療機構改革和72.3萬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讓國有企業得以輕裝上陣。
擺脫歷史包袱
出清“僵尸企業”
去年8月28日,最后一批退休人員人事檔案移交完成,標志著廣東省航運集團率先100%完成省屬企業退休人員移交工作。
企業辦社會、包袱沉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大量國有企業。要讓國有企業更好地集中資源做好主業,更加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還要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近年來,廣東出臺系列文件,對國企剝離社會職能的具體實施提出了針對性要求,更加積極穩妥推進這一工作。據了解,全省國企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任務總量戶數為70.86萬戶,已全部完成協議簽訂、管理職能移交、資產劃轉、維修改造;全省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已實行社會化管理73.2萬人,讓企業擺脫歷史包袱,輕裝上陣。
此前,作為“去產能”重點,廣東對“僵尸企業”出清保持高壓態勢。為妥善處置“僵尸企業”中啟動難、實施難、人員安置難等問題,構建防止新增國有“僵尸企業”的長效機制,省國資委會同工商、稅務、法院建立國有“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完善了稅務受理完稅、工商受理注銷、法院受理立案等三個綠色通道,注重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省屬“僵尸企業”市場出清。
2019年底全面完成省政府確定的965戶省屬“僵尸企業”出清任務,省屬“僵尸企業”處置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和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壓縮管理層級
減少法人單位
2020年8月31日,廣東首單省屬企業集團層面混改落地,廣鹽股份募集19億元超募28%。廣東省鹽業集團混改的成功,離不開實行片區整合、壓縮層級的成效——下屬企業從42家壓到12家,每年節約成本約5000萬元。
引導國有企業圍繞戰略發展方向,聚焦主業,壓縮層級,“清理門戶”,是廣東國資國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廣東制定了《關于推進省屬企業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單位的工作方案》,把企業“壓減”落實情況作為2018年經營業績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逐一確定省屬企業壓減工作計劃目標,實施掛圖作戰。
截至2019年底,所有省屬企業管理層級均在4級及以內,累計減少法人單位1297戶,累計減少法人單位36.3%。
按照五中全會作出的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廣東國資國企要充分發揮骨干作用,當好暢通國內大循環的主力軍,在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上發揮主導作用,在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上發揮協同作用,在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上發揮支撐作用,在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上發揮引領作用。
目前,廣東正組織省屬企業研究編制了電子信息、綠色石化、特種鋼、有色金屬、硫化工、稀土和裝備制造產業園等七大領域產業發展規劃,謀劃推動一批省重點項目,推動國有企業圍繞功能定位,聚焦實業主業,搶抓機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一批創新型、示范性的項目正在涌現。目前,廣東省屬國資正有序推進風華高科高端電容基地項目、中金嶺南韶關冶煉廠遷建項目、巨正源高性能聚丙烯二期項目等,廣業集團主動對接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建設。
據廣東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李成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國資國企站上新的歷史起點,也面臨新的機遇挑戰,肩負新的責任使命。在這個階段,目標是要把省屬企業打造成能夠保障全省重大戰略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重大風險防控能力以及能夠體現我省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省隊”。
南方日報記者 袁佩如 唐子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