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全球ECMO支持時間最長并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患者廣州出院
中新網廣州8月27日電 題:全球ECMO支持時間最長并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患者廣州出院
作者蔡敏婕韓文青
8月27日,62歲的老劉(化名)等到康復出院的這一天,他不僅經歷了新冠肺炎感染,而且使用體外膜肺(ECMO)輔助支持長達111天、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150天,成為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一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27日在廣州市政府新聞辦新聞采訪活動(2020年總179場)上稱,“一般外科手術或內科搶救呼吸衰竭綜合征的病人,用ECMO的時間一般都不會太長,堅持到一、兩個月是奇跡。而這位病人ECMO上了111天。”鐘南山稱,他與海外同行交流此病例時,海外同行對能夠在這么長時間克服出血、凝血、感染三個大關感到驚奇。
“我們的教科書上從來沒有提到可以這么長時間使用ECMO,因此不要受舊思想和教科書的禁錮?!辩娔仙椒Q。
今年1月底,從武漢探親返回廣東的老劉因發熱并伴有乏力、咳嗽、胸悶,結合有流行病學史,很快就被確診為新冠患者,并被轉入當地醫院。
2月3日,考慮到當時老劉的病情已經發展成為嚴重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老劉被轉運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
老劉的主管醫生劉學松說,老劉身高不到1.69米,體重卻足足95公斤,BMI33.3(亞洲人正常BMI值為18.5至24.9),已經屬于病理性肥胖的范疇。根據以往經驗,病理性肥胖危重癥患者救治難度非常大,而老劉同時又是一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不僅異常肥胖,老劉還合并有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等基礎疾病。轉入ICU后即使給予積極的器官功能支持及保護(如肺保護通氣、充分鎮靜鎮痛肌松治療等),二氧化碳仍在進行性升高。
2月9日,該院ICU科主任劉曉青組織多學科診療模式團隊討論后決定:行體外膜肺支持。當晚23時多,ECMO開始運轉,有了ECMO的支持,老劉的外周血氧飽和度首次達到100%。
由于病理性肥胖的ARDS患者沒有公認的治療流程或者可以參考的治療方案,他又遇到了未知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僅引起嚴重的肺部感染,而且對凝血系統造成很大的打擊,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老劉成了廣醫一院ICU里“最難啃的骨頭”。
兇猛的病毒在強烈攻擊老劉的出凝血系統,導致他的鼻腔、口腔、氣道、尿道都在出血,“他整個人都非常脆弱,甚至腳跟輕輕碰一下床邊都會出血?!眳⑴c老劉治療的醫生劉冬冬說,他們要一邊想方設法給他止血,以防出血增加感染的風險,一邊又要兼顧正在支持他生命運轉的ECMO,“如果我們拼命止血,這邊血止住了,但那邊ECMO上形成血栓,膜肺就廢掉了,甚至會危及生命”。對于老劉的治療方案,如何才能尋找到“止血與防血栓”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就成為這場拉鋸戰的關鍵之一。
眼看老劉的氣管插管已經超過兩個月,再加上他的鼻腔非常脆弱,需要考慮為他“更換人工通氣通道”。然而,原本最可靠的氣管切開建立人工通氣通道卻因老劉的持續出血而無法維持,只能選擇經口氣管插管,甚至因為鼻腔粘膜嚴重腫脹,胃管都必須經口建立。經口氣管插管建立之后,氣道管理面臨重重困難。
挺過“黑暗”的三個月,老劉的病情終于好轉。隨著肌松藥、鎮靜藥的逐漸減量,老劉逐漸恢復意識,能夠跟醫生護士有眼神的交流。
5月29日,在ECMO支持111天后,老劉撤下ECMO。7月2日,拔除氣管插管之后,老劉清晰地說出自己的名字。
目前,老劉是全球ECMO支持時間最長并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患者。劉曉青說,在整體救治過程中,并沒有應用到很多新技術、新手段,考驗的是治療經驗的積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