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社部、民政部、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農民工就業創業的相關情況。
據介紹,目前,我國包括“共享員工”在內的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達2億左右,在解決勞動者生計的同時,緩解了城鎮就業壓力,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今年2月,東莞在全國率先推出適用于實體經濟企業的官方版“共享員工”互助調劑模式,組建“共享員工”法律服務專員和就業服務專員兩支隊伍,開發上線“共享員工信息平臺”。
莞版“共享員工”實施至今近半年時間,全市共計750家企業開展對接,累計牽線“共享員工”約2萬人。
東莞黃江一家醫療設備生產企業借調某服裝企業50名員工生產口罩。(攝影:孫俊杰)
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舉措并非只是暫時性的應對措施,還將成為解決東莞季節性用工難題的長效機制,也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仗峁┝藮|莞的探索經驗。
靈活用工
讓企業、員工實現共贏
在龍運鞋業的生產線上,伍青梅不停地忙碌著,完成新崗位上的工作。
此前,東莞市龍運鞋業有限公司、東莞市東圣鞋業有限公司與5名員工,簽訂了“共享員工”協議書,伍青梅就是其中之一。
她原來工作的企業東圣鞋業主營鞋子外貿出口,今年受疫情影響,東圣鞋業訂單下滑,出現了員工閑置,在政府幫助下,共有5名員工與另一家鞋廠簽訂了“共享員工”協議。
伍青梅在現在的工廠里,和所有員工同工同酬。
“沒來之前肯定多少有些擔憂,就覺得那邊的工錢會不會少?能否及時發放?現在簽訂了三方協議,我們不用擔心了,收入跟我原來的公司差不多。”伍青梅說。
同樣受惠于“共享員工”模式的,還有河南籍員工王新合。
“共享員工”推行以來,很多急需用工的企業找到了厚街人社分局了解政策相關事宜,南興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業。
厚街人社分局通過調查發現,轄區內一家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由于受疫情影響,短期內訂單減少,存在富余勞動力。
該分局馬上按“共享員工”企業靈活用工指導意見要求,積極協調兩家企業進行對接合作。
雙方在厚街人社分局的協助下,就工作時間、工資支付方式、社保和工傷待遇、工作環境等問題做了深入商討,簽署了合作協議。
王新合原來就是這家運動用品公司的焊工,得知有這個政策后,他第一個報名。4月27日,他換上了一套新的工作服,來到南興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機械組裝工作?!斑@里的領導和同事對我很好,就像對待自家人一樣,使我很快適應并融入新環境?!彼f。
無論是借出方、借入方還是勞動者本身,都能夠在“共享員工”的模式下獲益,實現多方共贏。
在當前疫情進行防控常態化階段,東莞“共享員工”模式有助于解決傳統勞動關系的弊端,在人力資源供需“冷”“熱”兩極矛盾中,為待崗員工、停產企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東莞的探索經驗。
創新方式
推出官方版“共享員工”互助調劑模式
東莞是在制造業領域探索“共享員工”政策的先行者,也是國內最早推動該政策落地的地市之一。
事實上,“共享員工”的概念對于2020年的企業家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新名詞。
今年年初,本來按照往年的情況,春節過后正是企業大舉招工、為訂單奔忙的季節。而疫情的突然而至,讓一切發生了變化。
一些企業不得不停工歇業,面臨待崗員工“嗷嗷待哺”的窘境;另一些企業卻頭疼于即時性人力需求暴增,原有員工無法按時返崗的困難。
2020年2月2日,阿里旗下的盒馬生鮮與餐企云海肴、上海大眾開展合作合作,同時解決了餐飲門店員工資源閑置、網約車運力資源多余和生鮮電商人力運力不足的問題。2月7日,蘇寧物流推出的“共享員工”計劃,將3000余名待業者納入了計劃之中。
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期,各種規模的企業都面臨不同困難,這種新型的用工模式給許多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東莞是在制造業領域探索“共享員工”政策的先行者。(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東莞很多生產口罩、口罩機、醫療設備等企業急需復工復產,但由于正值春節期間,很多員工無法及時返崗,企業嚴重“缺工”。
為支援全國疫情防控,保障全國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總結提煉“錯峰用工”和“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基礎上,于2020年2月上旬,在全國率先推出適用于實體經濟企業的官方版“共享員工”互助調劑模式,創新設立了企業間余缺用工調劑、行業間余缺用工調劑和非全日制余缺用工調劑等3種模式。
自從東莞推行“共享員工”之后,很多急需用工的企業找到了當地人社部門。橫瀝的富利凱醫療用品(東莞)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業,該企業主要生產一次性使用鼻氧管、一次性使用輸氧面罩等醫療產品。疫情期間,訂單充沛,急需增加員工。
橫瀝人社分局通過調查發現,本鎮的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受疫情影響,短期內訂單減少,存在富余勞動力。橫瀝人社分局馬上按“共享員工”企業靈活用工的指導意見,積極協調兩家企業進行對接合作。
富利凱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與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的“聯姻”,是雙方在當地人社分局的協助下,雙方員工就工作時間、工資支付方式、社保和工傷待遇、工作環境等問題做了深入商討,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合作。
7月31日,富利凱借調的最后一批“共享員工”完成任務,返回原來的企業,此前在這里工作的“共享員工”最多達107名,在訂單激增、職工無法及時返崗的情況下,此舉為持續生產提供了人力保障。
完善協議
為用工調劑建立長效機制
像富利凱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與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類似的“聯姻”,過去半年在東莞多個鎮街頻繁出現,有些鎮街還探索出臺針對“共享員工”的補貼政策。
今年5月,厚街率先在全市出臺了《“共享員工”員工工作補貼辦法》,對參與的非技術崗位員工,按上崗時間每人每日補助30元,每月補助上限500元;對技術類崗位員工,每人每日補助50元,每月補助上限800元。在三方協議有效期內,每人最多一次性補助三個月。
事實上,東莞“共享員工”順利推行的背后,得益于完善的法律框架支撐。
在政策出臺前,東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梅華山組織相關負責人開會,商討了相關的法律問題,并為企業擬訂員工三方借用協議。他從勞動關系、工資關系、社保關系等各種有可能發生勞動爭議的角度進行了全面預判,也充分考慮了企業在“共享”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民事和經濟糾紛,從而起草了員工借用三方協議的范本,供企業和員工參考使用。
梅華山把東莞的“共享員工”政策概括為“3+2+1”:3種模式,包括企業間用工互助調劑、行業間用工調劑、非全日制兼職用工調劑;2個服務專員,全市各分局都分別配備一個就業服務專員和一個法律服務專員;1個平臺為“共享員工信息平臺”。
其中,企業間用工互助調劑模式主要針對非技術類崗位用工短缺,行業間用工調劑模式則主要針對技術類崗位用工短缺。這兩種模式中,借用企業作為該段時間的暫時實際用工單位,只承擔和代發借用員工借用期間的工資,被借用員工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險關系仍保留在原企業。疫情結束后,被借用員工原則上應返回原來的企業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
對于業務量較少的已復工企業,與已復工的缺工企業之間,可采用非全日制兼職用工調劑模式。員工工資由兩個企業各自發放,兼職員工與原企業保留傳統勞動關系和社保關系,與借用企業建立非全日制用工勞動關系和參加工傷保險。原企業生產完全恢復正常后,兼職員工原則上應返回原企業依法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2月實施“共享員工”互助調劑模式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此而導致的糾紛爭議。
富利凱的人力資源行政經理王女士對人社局提供的三方協議范本很認可。
“從借用‘共享員工’起,基本上沒有碰到太大問題,如果碰到醫療意外事故等情況,協議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都約定得非常清楚,依照協議處理就可以了?!彼f。
“做成一單‘共享員工’,就等于減少了一個因為疫情裁員或停工停產引發的集體勞動爭議的隱患。”梅華山認為,這對于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而言非常重要。
搭建平臺
多方合力實現“共享員工”精準匹配
新的政策推行后,東莞人社局相關部門根據企業的反饋與需求改進完善服務措施,在全市33個鎮街(園區)人社分局建立“就業服務專員”和“法律服務專員”雙專員服務制度,并向社會公布聯絡電話。
“就業服務專員”負責摸清富余勞動力存量,以及企業用工缺口情況,實現動態匹配,發揮牽線搭橋的“紅娘”作用;“法律服務專員”及時跟進相關法律問題,指導三方簽訂《人員借用三方協議》,做好后續的勞動關系法律咨詢服務。
在“共享員工”政策推行的開始階段,供需雙方企業互不認識,無法得知對方需求,東莞人社局打造了線上“共享員工信息平臺”,以解決崗位精準匹配的問題。
該公益性信息平臺主要包括咨詢解答、用工需求、用工供應、信息發布以及服務專員5個服務模塊,為“缺工”“缺單”企業及時、免費提供人力資源信息,通過信息化比對實現“共享員工”動態匹配、減少企業成本,提高匹配成功率。
平臺上線以來,全市已有19家企業在平臺發布了1936個崗位需求。
隨著“共享員工”政策的深入推進,更多的部門參與其中。
“共享員工”順利推進的背后,有著東莞人社部門、稅務部門和企業三方的共同努力,各部門、企業之間的合力正在形成。
“我們通過稅收大數據及時了解到龍運鞋業的用工需求問題,并聯合人社部門對該企業走訪問需、摸清企業實際經營和用工訴求,及時向企業推送‘共享員工’信息?!眹叶悇湛偩謻|莞市稅務局厚街稅務分局二級主辦萬衛紅說。
龍運鞋業行政經理廖建宗告訴記者,此次簽約的5名“共享員工”因為本身就在鞋廠工作,都是熟練技術的工人,只要叮囑好上崗前的相關注意事項,一上來就能直接上崗工作。
據悉,東莞稅務部門的服務專員還將對雙方企業進行持續跟蹤服務,對企業在該新模式下可能涉及個人所得稅核算申報、企業所得稅核算申報、社保繳納等問題進行分析梳理、解答政策疑點難點,幫助雙方企業順暢“共享資源”、避免“重復成本”,幫助企業穩生產保就業。
持續推進
有助解決企業季節性用工問題
有觀點認為,“共享員工”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從長期來看,隨著疫情緩解,大面積的跨界“共享員工”難以成為經濟常態。
但在梅華山看來,對東莞而言,“共享員工”的推出并不僅是針對疫情的臨時性措施,長遠來說還有望助力解決企業的季節性用工問題。
一直以來,東莞是一座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部分企業受生產季節性影響非常大,在生產淡季會出現“缺單”現象,甚至“停工待料”的情況,員工出現暫時性富余。
企業盈利減少,但依法仍要負擔員工的基本工資、生活費、五險一金等,人力資源成本負擔較重。在此期間,待崗員工的工資收入也會銳減,影響生活質量。
這些季節性用工問題,長期困擾著企業和勞動者,而“共享員工”或會成為一個破局之策。
明安運動器材(東莞)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沈金珊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一直存在季節性用工的問題,在淡季時會有員工富余,此前與當地一家毛絨玩具生產企業溝通過,但是多年來無法取得共識。
“‘共享員工’政策的推出,理清了雙方合作的法律問題,今年3月,我們向對方借出了約250名員工。”沈金珊說,這是一個多方都能得益的政策,體現了東莞在幫助企業靈活用工方面的進取。
梅華山認為,能夠促成明安公司與這家玩具企業的合作,其意義比疫情期間臨時借調的案例要更有意義,因為這意味著“共享員工”可以常態化地開展,這對于促進東莞勞資和諧有重要意義。
“很多企業在淡季出現訂單銳減,在停工停產、收入減少的情況下,還需要負擔如此重的人力資源成本,對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另外,員工的收入減少也埋下了勞資糾紛的隱患?!彼f。
對于季節性用工特點明顯的企業,除了用工成本與勞資糾紛方面的問題外,企業在生產經營上也面臨困境。
“企業員工多數是熟手技工,如果采取裁員措施,等旺季時再重新招人,企業不一定能招到合適員工,況且新人還需要花時間、精力和財力去培訓?!泵啡A山說,“共享員工”為企業和行業間實現靈活用工探索出一種新的可能性,具有長遠實踐和理論探索價值。
(作者單位: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