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發的動畫編輯軟件——Soom Video在海外應用商店上線大概3個月,已經累積了約12萬歐美付費用戶,目前中國還沒有其他企業服務產品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痹谖挥谇昂I罡郜F代服務業合作區的辦公室內,深圳市前海手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簡稱“來畫”)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魏博表示,來畫的目標是建設全球領先的數字創作創意平臺,實現動畫制作、文稿演示、設計創作等軟件的國產替代。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跟隨“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主題采訪團,走訪深圳高新技術產業代表性企業及重點實驗室,解碼這座創新型城市的經濟發展“軟”實力。
深圳市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從2012年起,第三產業對深圳整體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已經超過第二產業,到2020年,深圳市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已達0.1:37.8:62.1。
其中,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2020年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76.1%,成為拉動深圳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作為中國經濟特區的敘事起點和改革開放的時代地標,深圳用40余年時間從“深圳制造”走向“深圳創造”。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圳產業結構重心正逐步從“硬”制造向“軟”服務轉變,并著力推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重點優勢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現代服務業占三產增加值超7成
“來畫于2015年在深圳成立,目前已累計數千萬用戶,生產超千萬部作品,全網播放量超100 億?!蔽翰┍硎荆闪⑽迥甓嘁詠?,來畫已完成累計5億融資,并在全國18個城市布局分公司,“目前來畫已進入盈利狀態,公司估值約達36億元人民幣?!?/p>
作為Google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手繪動畫路徑識別能力的技術驅動型互聯網公司,來畫的發展見證著“十三五”時期深圳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
作為目前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1979年從零起步,到2019年產值已達2.63萬億元人民幣,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 1.7萬家,華為、騰訊、中興等一批龍頭企業都在深圳孕育誕生。
2020年,深圳全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已達13084.35億元,同比增長6.4%,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進一步攀升至76.1%。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2883.49億元,同比增長11.3%,成為拉動現代服務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是簡單的去工業化。近年,深圳開始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在2018年出臺《深圳市關于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若干措施》和《深圳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政策,力圖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帶動社會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
作為扎根深圳的互聯網行業龍頭企業,“騰訊也在2018年提出‘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公司級戰略,研發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產品——WeMake在2020年入選全國15家雙跨平臺?!彬v訊工業云首席架構師余弦表示。
“得益于騰訊強大的中后臺技術,目前富士康、樹根互聯以及重慶忽米網等知名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平臺產品也都是基于騰訊的底層機構架構來構建的,使用了騰訊云的技術和資源。”余弦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透露。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披露數據顯示,目前65%以上的深圳規上工業企業通過智能化建設和改造,打通多個生產環節,取得顯著成效。調查顯示,通過工業互聯網應用,52.6%的企業生產成本下降,53.3%的企業產品良品率提升,29.4%的企業原材料損耗減少。
除了帶來經濟效益,充分涌流的創新力量也在抗疫救援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魏博表示,去年來畫即充分發揮平臺和技術優勢,以疫情防控為主題出品28集短視頻宣傳片,創新運用大眾更容易理解和傳播的動畫形式,借助新媒體等媒介向社會輸送抗疫知識。
目前,來畫的系列防疫視頻全網播放量已突破1個億,為全民抗擊疫情新增一只數字化“援手”,向全國乃至全球輸出抗疫救援的“深圳力量”、“中國力量”。
深大培育30萬專業人才,超八成扎根深圳
深圳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背后是堅實的高水平人才支撐。
2019年末,深圳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183.50萬人,同比增長10.1%,其中具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54.69萬人,增長7.4%。同年,全市有各級創新載體2258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和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116個,部級創新載體604個。
深圳大學即是深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載體之一?!敖ㄐ?8年以來,深圳大學已培養30萬校友,其中80%以上扎根深圳,90%以上扎根大灣區。”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表示。
“我們是高等院校,主要任務就是培養人才。”在深圳大學牽頭設立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教授陳國良多次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強調。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在實驗室里使用高性能計算機,陳國良院士團隊自主研發全國首個采用國產龍芯CPU的多路處理器計算機教學實驗系統,填補了國內并行計算及體系結構等課程實驗教學儀器的空白。
“目前這一教學儀器在全國高校里非常普及。”陳國良表示,“因為高性能計算機價格較高,一般高校想專門購置用作教學儀器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們把龐大的高性能計算機變成一個體積較小的教學設備,幫助學生在機器上實踐運用理論知識。”
據悉,目前多路處理器計算機教學實驗系統這一微型教學設備的成本約在千元級別,有效降低各高校購置高性能計算機教學設備的成本,也讓深圳科技創新成果進一步惠及全國高等教育建設發展。
(全國首個采用國產龍芯CPU的多路處理器計算機教學實驗系統,鄭瑋/攝)
作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017年深圳大學計算機學科即進入ESI全球1%。2021年3月,深圳大學計算機學科排名ESI全球1.74‰。
目前,深圳大學已有8門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包括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總論。在人才培養方面,2019-2020學年深圳大學本科生獲各級各類競賽獎共724項,其中國際級108項、國家級255項,省部級361項。
作為經濟特區的大學,深圳大學與深圳一樣,肩負著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先行先試的重任。“‘十四五’時期,深圳大學將繼續完善和調整人才培養質量和類型,進一步強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特色,以更好地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服務‘雙區’建設。”李清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