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垃圾分類時尚角第二期主題沙龍在東湖廣場舉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市民代表等圍繞“垃圾分類擴面提質”各抒己見,共同探索江門垃圾分類工作新視野、新路徑,更好地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家里要買專用分類垃圾桶、垃圾袋嗎?”“社區必須設置垃圾分類亭嗎?”“宣傳單張沒人看怎么辦?”……南方+整理了10個你最關心的問題,看看分類達人們給出了怎樣的解答!
焦點1:家里要買專用分類垃圾桶、垃圾袋嗎?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垃圾桶和垃圾袋一般由居民自行購買。市民還可在垃圾桶上貼上垃圾分類宣傳小知識,既能達到區分垃圾桶的目的,又能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提高投放準確率。
焦點2:家里老人比較節約,垃圾袋裝滿才倒,容易造成異味或垃圾混裝,怎么勸說?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垃圾桶和垃圾袋可根據居住空間、生活習慣靈活選擇大小適用的,如廚余垃圾可選擇小一號的垃圾桶和垃圾袋,保證及時傾倒。
焦點3:家庭中負責處理垃圾的多是老年人,宣傳上如何更符合老年人的特點?
蓬江區環市街道豐雅社區書記、主任歐陽泳秀:不少老年人不會使用微信、小程序,建議多發放一些宣傳單張,或派發一些印有垃圾分類知識的扇子、購物袋、圍裙等,提高老年人對垃圾分類的關注度,提升宣傳效果。
焦點4:《江門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規定家庭廚余垃圾要拆袋投放,垃圾收集點容易有異味怎么辦?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干濕要分離,收運要及時。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應當在分類后及時收集轉運,實現日產日清,
對于易腐的廚余垃圾,社區可與收運方提前溝通,提高廚余垃圾的收運次數,做到一日兩清或三清。
焦點5:社區必須設置垃圾分類亭嗎?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不一定。小區應結合實際情況,在公共區域設置相應分類垃圾桶,并完善垃圾分類配套硬件設施,但設置垃圾分類亭不是必要的。
焦點6:如何進一步提高全民參與度?
江門市理想家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總干事林嘉超:可使用“一二三”原則。
“一針到底”:垃圾分類的關鍵,是選好帶頭人。首先,成立垃圾分類工作專班,以樓長、熱心居民為代表,成立垃圾分類監督、議事委員會,根據居民實際情況制定管理措施,并定期召開會議調整管理方案。
“兩步走”:教育和宣傳兩手抓。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需要反復宣傳,讓垃圾分類的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讓文明習慣從小養成;
“引入第三方”:引入第三方合作推廣垃圾分類,更好地將居民矛盾調至最低化。
焦點7:當前,三區大中型餐飲單位餐廚垃圾統一收運覆蓋率達八成,分散型餐飲單位覆蓋率卻很低。原因之一在于不少分散型餐飲企業的餐飲垃圾產生量不多,不愿設置餐廚垃圾專用桶。應如何破題?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餐飲單位的專用餐廚垃圾桶設置要因地制宜、因店制宜。例如面積較小的店鋪,可以在幾個店都方便的位置,設一個共用的餐廚垃圾桶,逐步擴大餐廚垃圾統一收運覆蓋面。
焦點8:當前,江門選拔了一批垃圾分類公益講師,開展“1辦法2條例”的宣講。宣講如何入腦入心?
垃圾分類市民觀察團蓬江分團團長楊麗貞:首先,對講師團成員進行統一培訓,通過邀請法律專家進行授課,開展實地科普實踐研學、打磨宣講課件等形式,組建一支垃圾分類宣傳人才隊伍,培養志愿者講師。
宣講內容方面,講師團要圍繞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結合垃圾分類法律法規,打造垃圾分類精品課程。
同時,政府部門應搭建服務平臺,組織一系列宣傳教育、督導培訓等活動,縱深推進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實現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規?;?、平臺化、常規化。
焦點9:如何規范社區垃圾分類監督委員會的運行?
垃圾分類市民觀察團蓬江分團團長楊麗貞:政府部門要增強頂層設計指引,對垃圾分類監督、議事委員會的操作形成書面化指導,通過文明議事、民主協商,共同探索小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焦點10:在推進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上,如何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部門聯動聚合力。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市場監督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推動餐廚垃圾管理工作。
一方面積極引導,市場監管部門將結合日常監督檢查,派發宣傳資料單張;另一方面,依法查處不按規定收運、處置餐廚垃圾的單位和餐飲企業。宣傳引導與執法監督相結合,循序漸進推進餐廚垃圾統一收運覆蓋。
此外,對于新商業綜合體,主管部門應督促其做好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相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