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廣鋼新城隔離日記:我在封控區

            我住的地方,正位于廣州荔灣區兩個高風險區之一。5月29日開始,被限制在社區范圍活動,兩天后開始執行居家隔離,連屋門也出不去了。雖是居家,可以線上辦公,也不影響工作。隨時響應著來自工作的信息,忙碌中倒也少了無謂的擔憂。

            社區封閉后,前兩天還一片平靜,居民辦理了通行證后可以出入,似乎沒有太多人認為這突然的變故有多大影響,反而社交平臺和各個群中的討論更熱鬧些。除了不能出門買菜和出去游泳,我在這里的生活也沒有太大影響。

            社區封閉后,持通行證居民在小區附近廣場排隊,等候采購集中供應的物資。

            5月30日中午,突然被物管拉進了臨時防疫群,群里都是所在樓棟的住戶,要求提前為家人準備好登記二維碼,要進行核酸采樣。在這之前,為了心安,我帶著父母和女兒去附近醫院做過檢測,小區居民也都參加了社區組織的第一輪全檢。排隊中,看得出不少人有點擔憂起來,主動加大了間隔。防疫群里也不時有人發消息打聽,是不是小區出現病例。

            社區封閉前一天,社區居民參加第一輪全員采樣測核酸。

            采樣是連夜進行的。醫護和社工要逐個小區擺攤,趕到這里已是晚上7點半。天氣預報說有雨,這個夏日的夜晚略感悶熱,猶如封控區里的氣氛,平靜而沉悶。

            采樣點位于樓下架空層,物管在群里發了下樓的通知后,人們陸續下樓。此時,一些心急的已在等候,多數是老人,因為怕排隊太久影響休息。到場的醫護和社工卻說還不能馬上開始。采樣有嚴格的流程,物管提前擺好的桌子不便執行,醫護和社工要重新擺放,還要消毒和放置風扇做好通風。

            醫護和社工重新擺放了現場的桌子,方便按流程采樣和登記。

            多了20幾分鐘的等候,一位來得早的阿婆不時到隊伍前詢問,也向旁邊的社工抱怨了幾句。

            這位阿婆已年過八旬,孤身在此居住,女兒一家遠在白云區。中午得知要再次采樣,女兒已遠程為阿婆準備好了二維碼。但因手機用得不熟,擔心頁面打不開,也不會用微信群接收通知,從下午2點到晚上,阿婆已下了幾趟樓,查看是否開始排隊采樣。

            面對抱怨,社工耐心解釋,并說開始前會專門提醒她。正說著,突然下起大雨,提前排好的隊也亂了,有人跑進了附近架空層,有人則搬來椅子,讓阿婆坐在靠前淋不到雨的位置,告訴她等會兒可以先采。雨勢僵持了一會兒,漸漸弱了。心急的阿婆坐不住,站起來走到前排再次詢問,社工無奈又把阿婆勸回。

            終于,采樣開始了。此時的阿婆打開手機,卻又找不到了二維碼頁面。一旁的社工急忙幫她操作,找到小程序登記頁面,截屏保存。拿回手機的阿婆再也不敢熄屏,一邊感謝著,一邊趕在第一批完成了采樣。

            小區新建成,入住率大概一半,人不多,四人一組,一個多小時,采樣已經結束。

            5月31日開始,小區封閉式管理,要求足不出戶。隨后,管控范圍逐漸擴大。6月1日的公告,證實了此前的傳言,小區有一例確診和一例無癥狀感染。自此,防疫群里擔憂的聲音更多了起來。擔心居家隔離期會增加,這里逐漸成了采購信息交流群、吐槽群,還有各種小道消息的中轉站。

            不時有人在群里表達買不到食物的擔憂,也有人轉來購物小程序,但通過這些渠道下單,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情況好的多是居家戶,或是平常愛做飯的,會有肉菜儲備在冰箱,能多堅持幾天,食物也豐富些。單身青年和愛點外賣的,平常不做飯的,食物儲備不會多。有一位小伙在群里吐槽,連吃了6天的雞蛋煮面,每天一頓,倒也不影響他玩游戲打發時間的興致,還在群里尋找玩家組隊找樂子。有鄰居想送點肉菜給他,礙于面子,小伙婉拒,說自己也不會做飯,蛋煮面做起來簡單。

            因為和父母一起住,日常有做飯,家里食品儲備不算少。從去年疫情開始,家中常備三四袋米儲存,平常也會多買一些肉菜,堅持一周應該沒問題。加上買的兩箱面趕在小區封閉前送到,一家人對食物沒有太多擔憂。但也擔心管控范圍升級影響后續物資供應,還是要不時留意著群里的各類采購信息。

            有鄰居拍到無人駕駛車社區道路上行駛。

            小區附近有廣州最大的農批市場,早在社區封閉前已經停業。群里一位素未謀面的鄰居,說有朋友在市場做禽類供貨生意,反正開店也開不了張,可以幫她送一些雞鴨來,詢問是否有人一起買,并發起接龍搜集需求。一時間,防疫群成了采購群,沒多久就收集到幾十份訂單。幾乎家家都有參與,加起來湊了200多只,價格也不比社區封閉前貴。

            次日一早,雞鴨已從清遠的農場送到街區外的隔離帶。那里設有臨時物資接收點,物管幫忙協調了志愿者送貨。雞鴨已全部處理好,按樓棟門牌分別標記了。但志愿者只有一人,靠手推車挨家挨戶送貨,全部送完也要大半天。不時有心急的在群里詢問何時能送到,這位鄰居只好傳了志愿者送貨的圖片,讓大家放寬心。廣州的正午陽光猛烈,志愿者一身防護服包裹得嚴實,一人拖著推車在樓棟間穿梭。

            收到訂購的三只雞,已是下午3點來鐘,好在都是冰鮮裝,保存得很好。晚上,已有鄰居率先在群里曬出了清遠雞煲美圖。

            收到捐贈的蔬菜,鄰居在群里曬圖。

            食物補充了儲備,安心了許多,但也遇到另一個問題,蔬菜不好儲存,家里做飯會先用上,余貨不多了。好在群里傳來消息,小區物管預告,公司計劃為每家各捐一包蔬菜,請在門外貼上紙條,等待送貨。為什么要貼紙條?許多人不明所以,在群里詢問。物管解釋,小區入住未滿,分不清哪家有人,貼上紙條方便辨認。捐贈者想得周到,鄰居們行動也快,沒多久就完成貼條任務。有不少還在紙條上留言致謝,多是“感謝物管”“感謝志愿者”云云。次日下午,蔬菜包按期送到各家門口,黃瓜、番茄、白菜和土豆,約有四五斤。

            這兩日,購物小程序下單的效率好轉了些,群里還傳來無人車進場輸送物資的消息,對食物供給的擔憂逐漸少了。

            住在高樓層的鄰居拍攝封控區的夜晚。

            陽臺成了能與外面世界交流的唯一場所。

            居家隔離后,陽臺成了能與外面世界交流的唯一場所。好在住的樓層高,還能遠眺附近的大橋和珠江,偶爾漂過的貨輪,讓這看似靜止的畫面有了點生動。習慣之后,群里的鄰居們少了前幾日的慌張,也都盼著早點結束,恢復往日的光景。

            文|章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