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新山村黨總支最近剛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新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呂湖泳自豪感滿滿。
7月12日至7月17日,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鄉村振興局共同組織開展“奮斗百年路·老區煥新顏——走進廣東革命老區”主題采訪活動。14日下午,采訪團來到了汕尾海豐縣新山村。
新山村位于海豐縣城東南部約五公里的鹿境山下,前臨麗江溪,后繞黃江河。新山是全省首批“紅色村”,大革命時期,該村村民踴躍參加革命,涌現了呂培其一門七英烈等廣為傳頌的壯烈事跡,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有18位。
如今的新山村,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重走紅色足跡、親近自然風光。很難想象,幾年前“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曾是新山村的真實寫照。
呂湖泳介紹,當時為了改變村里的落后局面,新山村全面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同時按照4A級旅游公廁標準,對全村7座公廁進行升級改造,修建垃圾收集分類站13個,建設廚余垃圾集中處理站,修建覆蓋全村的雨污分離管網和日處理能力100噸的污水集中處理站。
為留住游客,新山村還建成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和標準停車場,成立閑置農房利用開發項目部,盤活49間老舊閑置農房,打造集民宿、特色餐飲、藝術工作室、創客空間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村莊,留住鄉愁,促進紅色旅游、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和相關服務業有機融合、蓬勃發展。
如今的新山村,石板路整潔平坦、灰頂白墻屋舍儼然。18幅約700平方米的紅色文化及鄉村美景油畫,將村莊裝點得煥然一新。村民紛紛在紅色廣場支起小攤,與南來北往的游客話紅色故事、賣自產土特產。
數字無言,數字最有力:目前新山村年旅游收入超7000萬元。同時,該村還大力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現有專業合作社6家、家庭農場4家,如西瓜種植業的年產值約2300萬元、油粘米種植業產值達2410萬元。目前,該村集體收入從2016年的3.6萬元增長到2019-2020年的超1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459元到1.86萬元。
據介紹,未來5年,該村計劃以中小學生研學拓展基地建設項目為中心,結合紅色一條街、新山紅色文化館等現有紅色資源,打造集紅色文化培訓、農耕文化實踐體驗、體能心理素質拓展、真人CS等于一體的青少年研學拓展基地,向市縣中小學及相關團體提供研學拓展項目。同時,當地還計劃以新山村為中心,發動鹿境片區五個行政村,連接蔡素屛烈士故居、新山紅色文化館、四方鄉老渡口、鹿山鄉老黨支部舊址等紅色資源,串聯打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整體規劃參觀路線,推進全域新農村、鹿境示范片打造。
【記者】祁雷
【攝影】許舒智
【實習生】張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