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立足廣東實際的重大創新,是適應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一支支駐鎮幫扶工作隊已悄悄走進南粵的田間地頭,隊員們以鎮為家、以村為舍,為了鄉親們再次砥礪出發。南方日報記者跟隨駐鎮幫扶工作隊走進南粵鄉村,進行蹲點記錄采訪。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將推出“鎮里來了工作隊”系列報道,記錄工作隊在廣東村鎮里的奮斗新征程。
七八月的潮汕地區,烈日烘烤著大地。
下午3時,潮州市潮安區文祠鎮內,一輛商務車經過九曲十八彎的山路,最終停在了李工坑村村委會的門前。幾名頭戴草帽的新鮮面孔,一從車上下來,就拉著李工坑村黨支部書記雷克財細細地談起畬族文化。
“我們這里不僅是畬族文化發祥地,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傳統的畬族文化習俗。”“那么是否能把畬族的習俗還原出來,讓游客進行體驗式的深度游覽,為村民帶來更多旅游收入?”
近日,廣東省創新的幫扶機制由原來的脫貧攻堅駐村扶村機制轉為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機制。這些新鮮的面孔,就來自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牽頭的駐潮州市潮安區文祠鎮幫扶工作隊。
工作隊7月11日剛到文祠鎮,就馬不停蹄地對全鎮22個行政村開展地毯式的基層調研,腳印遍及75平方公里的大地。他們不僅要“問”出真章,將村情民意了然于胸,更要“商”出規劃,尋找鄉村振興發展的新道路,為鄉親謀求新的發展福祉……
●南方日報記者 陳彧 實習生 張婕 郭倩欣
“我們來了就是要幫你們解決問題”
從潮漳高速下來,沿著省道231前往鳳凰山,不時能看到成片的香黃瓜田。只要拐入路邊嶄新的柏油路,就能抵達文祠鎮石坑村,把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美景盡收眼簾。
傍晚7時許,村里公社池塘邊的村民陸續多了起來,三三兩兩擺上茶具喝上正宗工夫茶。愜意的鄉村生活,讓前來調研的駐文祠鎮幫扶工作隊的一行人不由發出感嘆。
一個曾經其貌不揚的小山村,如何蝶變為現在宜居宜游的好去處?其背后是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石坑村村委會在集體收入薄弱的情況下,發動在家的黨員群眾積極改善村居環境,改變鄉村面貌,并希望以此帶動文旅發展,為集體經濟帶來新活力。
“但是這里一到下雨天,山上的飲用水就會有些渾濁,需要沉淀一下才能喝,這對以后發展文旅還是有影響的。”石坑村黨支部書記張準告訴工作隊,雖然鎮里已經把自來水管接到石坑村,但部分村民不舍得出錢接駁,寧可用著以前從山上引下來的水,“說白了,還是經濟收入沒上去”。
“我們駐鎮幫扶工作隊來了,就是要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駐文祠鎮幫扶工作隊隊長鄧廣志告訴張準,石坑村環境優美,只要盤活村里閑置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到來,村民收入也就不難提高了。
這是工作隊調研的第11個村。自7月11日進駐后,他們就馬不停蹄地展開地毯式調研,在這個總面積75平方公里的小鎮里來回穿梭。商務車滿滿的一箱油,不到一周就被用個精光。
“我們這次的團隊‘配備’非常齊全?!编噺V志告訴記者,與之前的駐村扶貧不同,駐鎮幫扶工作隊人員更加多元化,除了有政府、企業的人員,還專門配備了農村科技特派員、金融專員,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支撐,“這可以說是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的一次創新”。駐鎮幫扶工作隊的金融助理陳耀斌,來自中國農業銀行廣東潮州分行,他希望能發揮自身優勢,為鄉村發展打通連接金融的橋梁。
“修復”斷裂產業鏈為橄欖尋找新出路
在近一個月的基層調研中,工作隊發現,文祠鎮里很少見到年輕人?!疤貏e是到了晚上,基本只能看到老人和小孩出來乘涼。”
文祠鎮森林覆蓋率高達80%,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鎮,盛產橄欖、枇杷等各種水果,同時由于擁有鳳凰山資源也產茶葉。但由于農作物的經濟效益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鎮里年輕人大多選擇出外打工,空心化比較嚴重。因此,總人口1.82萬人的文祠鎮,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
“沒有產業,收入提不上去,就留不住年輕人?!编噺V志表示,如何挖掘出適合文祠鎮發展的富民產業,也是他們前期考察的重點。
“這些橄欖平時賣得怎么樣?”“價格賣不上去,所以我們都不摘。”文祠鎮橄欖品質優異,是“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但在調研過程中,西社村一位阿婆卻告訴工作隊,這里的橄欖并不“暢銷”。
早年,文祠鎮的橄欖主要供給周邊食品加工廠制作涼果,但由于前幾年食品添加劑政策變化,下游的工廠已經停止生產。維持數十年的生產鏈斷裂,對于橄欖產業的打擊是致命的。十多年前可以賣到十多元一斤的橄欖,現在只能賣到每斤1元至4元。而且,隨著橄欖樹年歲的增高,采摘難度也將更大。
為解決橄欖的銷售問題,文祠鎮委、鎮政府通過引導文祠酒廠改擴建投產橄欖酒,帶動區域橄欖連片增產,提升收購價格。雄盛釀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翁俊雄告訴工作隊,他們通過引進華南理工大學的技術,目前酒廠每年可以收購1000噸橄欖,已經進入釀造階段?!跋嘈盼磥懋a生經濟效益后,可以進一步帶動收購價的提升。”翁俊雄說。
橄欖的加工出路不僅僅止于釀酒。早前,潮汕的油柑由于一款網紅飲品,導致收購價不斷攀升,這也給工作隊帶來了另一種思路?!伴蠙爝€有很多可供開發的價值,比如飲品、橄欖油、橄欖炭……”工作隊認為,橄欖產業只要把下游打通,相信不難成為提升當地村民收入的“金果果”。
破解農村空心化還得發展富民產業
產業發展不上去,村里的空心化就日益加??;年輕勞動力流失,產業發展也就失去了關鍵的人力資源……種種跡象表明,文祠鎮的產業發展被系上了一個結。工作隊要打開這個結,還得找到關鍵的突破口。
位于東部偏遠山區的如意溪村,處于鳳凰山的中山區,最高海拔600多米。沿幽靜水泥路驅車而上,很快就能看到成片茶園梯田翠綠連綿、層次分明。
“同片山區,我們的茶也是‘鳳凰茶’?!蓖P凰山,如意溪村的村支書翁澤雄難掩驕傲之情,“在我們村這里,人人種茶,幾乎不存在空心化問題。到采茶的時候,很多人還來村里打工?!?/p>
29歲的村民翁森城,就是返村發展的青年之一。6年前,還在潮州市湘橋區務工的翁森城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現在鳳凰鎮的人都靠種茶致富了,我們也在鳳凰山,回來種茶總比在外打工強?!?/p>
權衡再三之后,翁森城在海拔600米的山地里種上了茶苗。每天起早貪黑地照顧,最終開墾出百畝茶田?!艾F在一斤好茶葉可以賣到三四百元,真正是我們村發展致富的‘鳳凰’?!闭劦阶约旱牟杼?,靦腆的翁森城也不禁露出笑容。
年輕人的回歸,讓工作隊看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希望。
“不僅要把產業發展起來,還要把年輕人帶回來,把鎮村的活力激發起來?!编噺V志告訴記者,目前,潮安區正推進鳳凰山規劃建設,計劃打造鳳凰文祠茶旅走廊,打造潮安鳳凰單叢茶旗艦產業。在茶旅走廊里,文祠鎮是進入鳳凰鎮的必經之路,不僅本身就種植有茶葉,還擁有豐富的自然風貌、美麗的田園風光,同時兼具畬族起源地的文化資源、優質的水果資源。
駐鎮幫扶工作隊隊員蘇仕日告訴記者,未來工作隊將用好各方資源,為文祠鎮的發展提供更多助力。比如,近期潮繡大師佘燕璇正在還原的畬服,可以融入到文旅資源的開發中,讓游客沉浸式地去感受畬族文化。
“目前,我們已經把全鎮22個村都走了一遍,摸清楚各個村的基本情況,這將是我們制定幫扶規劃的重要依據?!编噺V志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工作隊一步步走出來的調研成果,是基層村民的一個個聲音,也將成為文祠鎮未來發展的一個個重要注腳。
■駐鎮筆記
孩子入學注冊 他在鄉村調研
“爸爸,你不是答應陪我來學校報名嗎?怎么又說話不算數了?”
“兒子,老爸還在潮州調研,周末才能回去?!?/p>
7月22日上午,正在潮安區鳳凰鎮考察茶業產業的駐鎮幫扶工作隊隊員胡文松,突然接到廣州兒子一條條“質問”信息,忍不住紅了眼眶。
來自廣東省委宣傳部的胡文松,兒子今年剛剛小升初。過往,兒子是由胡文松的岳母帶,但岳母近期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妻子工作繁忙,又要照顧母親,實在難以有很多時間照顧孩子。胡文松自己由于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被組織選中,加入駐文祠鎮幫扶工作隊,工作日常駐距離廣州400多公里外的潮州。
最終,胡文松只能放棄在市區里的學位,讓兒子入讀南沙的民辦住宿學校。7月22日,正是孩子入學注冊的日子,但卻沒有等來父親的陪伴……
胡文松告訴記者,由于家庭有些困難,當初組織跟他商量的時候,他也猶豫過?!暗沂擒娙送艘郏拿钍擒娙说奶炻?。而且,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鄉村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想我不能錯過?!焙乃山邮芰私M織的安排,也逐漸得到家人的理解,但心中難免愧疚,“掛心岳母的健康,擔心小孩的成長”。
胡文松不是隊里唯一一個遇到難題的隊員,每一個駐鎮的工作隊隊員背后都有一個家庭,他們的工作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何懿鑫的孩子剛剛10個月,妻子是清遠的公務員,兩人長期分居。但由于有著豐富的掛職經驗,組織在考慮駐鎮幫扶人選的時候也第一時間想起了他。
“對于這次的掛職,家里還是很支持我的?!焙诬馋胃嬖V記者,聽到他要駐鎮的消息后,妻子讓他放心去,“沒事,家里有我和爸媽在呢”。
談到每個隊員和背后家庭的付出,隊長鄧廣志總是心懷感恩。他相信有著這樣一個滿懷理想、信心堅定的團隊,大家各自發揮所長為鄉村振興謀劃,一定能夠幫助文祠鎮開拓出發展新路子,為鄉親謀求新福祉。
策劃:黃燦 姚燕永 統籌:胡念飛 羅彥軍 執行:郭其龍 秦文綱 張由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