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7時,華燈初上,廣州臨街的楠楓書院“飄出”一陣陣悅耳的粵曲。原來,廣東粵劇院培訓部副主任黃燕正在清唱。在2021年南國書香節“書香之夜”嶺南文化主題活動之“解密粵劇之美”活動上,黃燕以“講演結合”的方式,講解粵劇的歷史、發展與特點,并展示粵劇的“四功五法”,即“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為臺下觀眾解密粵劇之美。這是南國書香節廣州分會場21日的最后一場活動。
距離講臺1米的觀眾席上,觀眾聽得如癡如醉。這些觀眾很多是附近的街坊鄰居,也有一些是南國書香節的忠實“票友”。在外企工作的黃先生就屬于后者。他從21日下午和女友來到楠楓書院,一直到上述活動結束才走。作為生活在廣州的“新客家人”,雖然聽不懂粵劇,但每年的書香節都會參加,從以前的琶洲會展中心,到去年疫情之下開始“分散辦展”模式,他們就開始四處“打卡”——廣州購書中心、四閱書店、扶光書店……“今天廣州只有楠楓書院有相關的文化活動,所以我們就到這里來了。”黃先生說:“活動區就在書店里的一個角落,一邊聽臺上的嘉賓分享心得,一邊挑書,感覺還挺愜意?!?/p>
作為廣州分會場的“主戰場”,最近楠楓書院的客流比平時多出了三四倍?!耙f優惠力度,線下永遠都比不上網店”,南國書香節組委會副秘書長、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總經理何寶賢表示,經過這么多年的辦展,他們總結出“文化活動才是書展的靈魂”這一經驗。今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策展人一方面用好“云平臺”,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文化名人都可以隔空與讀者互動;另一方面,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本土名家挑大梁,線下活動突出嶺南文化特色。
南國書香節已經辦了30多年,連續舉辦也已經有18屆之多,她本身已經成為廣東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讀者心中很有分量,“參加南國書香節活動”也是許多讀者生活中最具儀式感的盛事之一?!安荒茏寱褌兪背闪酥伪緦媒M委會辦好這屆書香節的動力和信念。
“發掘本土文化力量,辦有煙火氣的書展”,組委會最后定下這個調子。2021年南國書香節文化的三大內容板塊之一——嶺南文化主題活動特別接地氣。在南國書香節之前,楠楓書院等廣東新華書店下屬的書店,也有意識地策劃了如“嶺南文化魅力何在”“嶺南中醫文化”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反響良好。也因此,南國書香節延續了這一文化創意,讓其發揮到了極致?!澳蠂鴷愎澴畲蟮淖饔檬墙o讀者培植閱讀的土壤?!蹦蠂鴷愎澖M委會委員、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東新華發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蔣鳴濤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書賣得好不好不會是組委會考量的主要目標。
因為借助著南國書香節這股本土文化熱,蘇東坡、陳白沙等與廣東有關聯的文化名人都一一“活了起來”,連帶著與嶺南有關的圖書也熱銷起來,特別是有“羊城十大好書之一”頭銜加持的《廣州傳》等書也成了各分會場的暢銷讀物。當然,最“搶手”的還有本地的紅色名人——彭湃、周文雍等革命烈士,成了本屆南國書香節上最耀眼的明星。黃玉金今年開始擔任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的講解員,作為江門分會場四場黨史故事分享會的主角之一,她說:“受邀參加書香節,我感到十分激動!”“我個人也深深被兩位烈士的事跡感動,希望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我會耐心為大家講述,也會想方設法增加一些互動環節。”而作為全國13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的汕尾分會場,到紅場、紅宮等紅色革命根據地讀紅書、講黨史就更具得天獨厚的優勢了。
“石灣瓦,甲天下。石灣的歷史,就是一部制陶史。”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理論研究部主任、《石灣陶》雜志執行主編紀文瑾在21日楠楓書院的第一場活動——“陶藝制作演示——暨《石灣藝術陶瓷研究輯成》新書發布會”上講述佛山石灣陶的故事,她認為,石灣陶的個性化色彩非常強,表現出了樸拙、野趣的特點,這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特色。雖然這是一本非?!靶”姟钡膶I類圖書,但是因為參加活動的另一位嘉賓——陶藝師曹鋒明現場演示了陶瓷制作技巧,也帶領現場觀眾一起體驗、感受陶藝之美,這場活動也相當火爆。
從21日楠楓書院的幾場文化活動來看,本土名家唱主角,能夠與本地居民進行更深入的互動,激發起讀者了解本地文化、中華文化的熱情,從而燃起更多的閱讀欲望。
南方日報記者 陳小庚 黃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