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假期將至,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難得的假期,而考慮到疫情,出行難免又束手束腳,民眾到底該如何決策?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提示,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嚴峻形勢下,外防輸入的壓力依然很大。出行過程中要保持疫情防控警惕性;假期期間不提倡聚集和聚會,不允許大規模聚集;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出行做好個人防護。
外防輸入壓力依然很大,這可能是很多人對2021年疫情的大致觀感。判斷疫情局勢通常會將本土病例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一般只要沒有本土病例,疫情局勢就相對樂觀。但病毒變異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近期國內疫情源頭病例均來自境外,外防輸入的工作一旦不到位,出現哪怕小的疏漏,都可能使得防控壓力成倍放大。
防控形勢不容掉以輕心,福建莆田近來的疫情局勢就說明了這一點。9月12日,據莆田市疾控中心介紹,截至9月12日16時,累計報告新冠病毒核酸陽性64例,其中確診病例32例、無癥狀感染者32例。從數據不難看出,莆田疫情形勢較為嚴峻,而9月10日當時共發現6人檢測結果為陽性,可見病毒傳播速度極快,如果不是盡早發現,疫情傳播的后果恐怕要嚴重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莆田本輪疫情疑似由新加坡入境人員林某杰在經過多次核酸檢測陰性后仍不幸感染所致,這提醒有關部門要重視外防輸入。林某杰在入境后21天的集中隔離中,經9次核酸檢測和1次血清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個別病例所呈現的“超長潛伏期”無疑值得重視,9月10日,廣州發現1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其情況也與之類似——根據官方通報,被感染的這名女性8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直到第九次檢測核酸結果為陽性。不過,有關專家表示,“超長潛伏期”的情況并不常見,不能視為普遍情況。倒是病毒本身的傳播力,可能才是推動疫情發展的主要因素。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彭志勇11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以往觀察,在設定的集中隔離觀察期內,95-99%的感染者能夠被排查出來,但不能避免會有個別極端情況出現?!肮姴挥锰貏e擔心德爾塔毒株感染者會大量出現‘超長潛伏期’的情況,因為德爾塔毒株目前表現出來的普遍特征,其一是傳染力強,其二是病毒載量高,所謂病毒載量高,其實也意味著它很容易就被篩查出來,目前看來,德爾塔毒株其實比之前的毒株更容易被發現。”
客觀認識疫情新的傳播特點,對于個人防護而言至關重要。由于防控措施到位,國內疫情局勢總體良好,注重防范,有的放矢,仍然是目前防控工作的主基調。9月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也表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仍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其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對高風險工作人員嚴格落實個人防護要求和封閉管理,對高風險環境和物品進行嚴格消毒,堅決做到閉環管理;二是,要持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國慶、中秋必然引發較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但人員流動并不意味著絕對的風險,民眾應當注意的,一是要及時了解國內的疫情形勢,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二是仍要強調自我防護,戴口罩是基本的防控要求,而完成疫苗接種,仍然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手段。疫情防控已經深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平時如此,節假日期間理應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