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出頭的黎大叔,最近陷入了兩難:他近期在當地醫院檢查出二尖瓣重度鈣化并狹窄,需要進行心臟手術治療。但是,因為他曾經接受過腎移植手術,不少醫院都不敢為他手術;而在愿意手術的醫院,他又擔心開胸手術風險大,對手術猶豫不決。
有沒有兩全的辦法?黎大叔輾轉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求醫,該院副院長、心血管外科張曉慎主任醫師接診了他。在初步評估了黎大叔的情況后,張曉慎指出,黎大叔的病情雖然復雜,且有進展,但就目前整體狀況而言,仍有機會為其施行微創瓣膜手術,修補“心門”。
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很快就給黎大叔安排了必要的術前檢查。黎大叔因做了腎移植手術,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相比正常人而言,他更容易被細菌及病毒所感染。據相關研究報道,移植術后的病人再次進行外科手術的感染風險是接受同類手術的普通患者的10倍以上,一旦發生嚴重的感染,死亡率極高。
這也是此次手術的最大難關——如何處理術前術后有可能出現的感染問題?!皳Q腎人”要進行普通手術治療確實更為棘手,更何況是高難度的心臟手術。
“有過腎移植既往史的病人并不是心臟手術的絕對禁忌癥,我們會優化綜合治療方案以降低相關風險。”張曉慎分析,若采用傳統的開胸手術方法,創面較大,不僅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而且面臨著更長的康復時間及更高的治療費用。因此,經綜合評估,優先考慮微創二尖瓣置換手術。治療過程中,還會請腎移植??平M做相關專科指導。
在張曉慎的組織下,該院組織了心臟血管外科、心臟重癥監護室、麻醉科、手術室、腎內科、移植科等多學科(MDT)討論。專家組達成一致意見,給黎大叔制訂了外周股動靜脈置管、體外循環輔助下進行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和三尖瓣成形手術的方案。
在手術前一周,醫生就開始調整藥物治療方案。術前,醫生還定制了包括預防感染、傷口愈合不良、急性腎功能損害等移植患者心臟外科手術治療相關并發癥處理的預案。
手術當天,張曉慎擔任主刀,麻醉科李雅蘭主任團隊負責手術麻醉和術中監護,按照既定手術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術前再次對病人進行常規經食道超聲探查,評估二尖瓣及三尖瓣的情況。術中探查與超聲評估結果一致,張曉慎決定按照既定的手術方案進行手術。手術歷時5小時,術中出血約150毫升,順利給黎大叔施行了微創心臟瓣膜手術。
術后,黎大叔各項生命體征穩定,第二天就撤除了呼吸機支持。由于術前定制了完善的治療方案,黎大叔在術后沒有出現嚴重的感染以及傷口愈合不良等問題。術后第4天,黎大叔就轉至普通病房并能夠自行下地活動了,這比術前預估的效果還更好。
張曉慎提醒,腎移植術后的患者并非是心臟體外循環手術的禁忌,一旦發現有器質性心臟疾患,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盡早積極手術,避免心臟功能不全引發的腎功能繼發性損害?!半S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外科手術一直在進步,也為守護器官移植術后的患者提供了強大的醫療技術保障?!睆垥陨髡f。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李小輝 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