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人文廣東】一座橋,一座城 為什么廣濟橋成為潮州人的精神地標?

            潮州廣濟橋。(攝影:林文強)

            “我覺得湘子橋對于潮州而言就好比天安門之于北京,或是長城之于中國。”年過八旬的潮籍知名作家李英群在談起湘子橋的意義時這么說。

            湘子橋即潮州廣濟橋,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到潮不到橋,枉向潮州走一遭”的俗語誕生于沒有城市營銷的清代,幾百年來直到如今依然是大部分來潮游客自然而然選擇廣濟橋作為目的地的理由。

            為何一座橋能與潮州有如此密切的聯系?為何不到廣濟橋就“枉向潮州走一遭”?為何廣濟橋能成為海內外潮人回憶起家鄉時最先浮現的意象?

            從一座橋,看一座城,一定意義上,廣濟橋的歷史,就是潮州的歷史,就是潮人的故事。

            一條江,一座橋

            橋是水上的路,廣濟橋的故事,要從韓江講起。從武夷山發源的汀江一路向南,在三河壩與梅江匯合,合稱韓江。韓江入海,恩惠潮州。韓江使興梅各地與潮汕平原得以溝通,是粵東聯閩西南、贛東南、海外各地的要道,又是粵東平原的主要創造者。潮州的文明史,韓江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認為,潮人對于水是有敬畏之心的,在韓江上造橋的歷史,實際就是探討人跟水怎么共生的歷史。

            韓江流經潮州的河段,河面開闊,江心水急?!队罉反蟮洹酚涊d,“由東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老于操舟者且自恐”。直至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知州曾汪以86艘船相互連接而成浮橋,結束了韓江兩岸東西相隔的歷史。也是從這時開始了歷任知府知州接力修橋的歷史。從1171年始建至嘉靖九年(1530)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歷時359年,令人驚嘆。

            打開廣濟橋史,維修是不斷閃現的主題。從洪水、颶風、地震的天災到炮火轟炸、工程事故的人禍,有史可查的,廣濟橋重修重建達二十余次。不論損毀如何,建橋的執念一直政府和百姓的心中。以“康濟橋”為最初的名字,這座橫跨韓江的橋在潮州百姓的眼中漸漸長成。

            不論主政者是誰,橋名為何,是否有亭屋,坐擁寬闊江面為背景,承擔兩岸交通樞紐,廣濟橋成為潮州無可爭辯的地標。

            嘉慶年間,云游四海的張寶初到潮州,選擇了廣濟橋作為體現潮州的標志性景觀,畫下了《湘橋仙跡》。這也成了目前所能見到、年代最早的描繪湘子橋的圖卷。

            《湘橋仙跡》圖。(來源:吳志敏供圖)

            從城市設計的角度,開闊的水面是展示地標的最有利的空間場所。當某一建筑物或構筑物具有景觀異質性時,它就自然地從背景中凸顯出來,從而形成視覺上的城市地標。“廣濟橋在兩岸之間、韓江之上,在現代都是非常突出的一個景觀建筑,更何況是在建筑更加平矮的古代?!眳侵久粽f。

            一里市,一座橋

            “潮州韓江橋也許是中國最值得一提的橋梁之一。它和倫敦老橋一樣,都為城市提供了一個可供居民做生意的地方。”1870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遜來到潮州,驚嘆于廣濟橋的橋市,并為廣濟橋拍下第一張照片。

            廣濟橋第一張照片,由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遜攝于1870年。(來源:資料圖片)

            橋市何時開始,未有可考,但橋上建亭則在建橋之初已有。南宋淳熙六年(1179),知州朱江在三個洲上分別建亭,開啟墩上建亭的歷史。明宣德年間,潮州知府王源重修廣濟橋,東西兩橋全用亭屋覆蓋,十二座華美的樓閣分布在亭屋間。“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棁彤橑,雕榜金桷”。明代李齡《廣濟橋賦》如是記載。

            潮州文史學者陳賢武經考據后,在《潮州廣濟橋》一書中講述道,到了嘉靖后期,韓江流域的商業開始興起,潮州因其地理位置,當閩廣之沖,成為韓江流域經濟中心。潮鹽自鹽場出發后,經海運都要直抵廣濟橋掣配,然后赴各地銷售。航行于韓江和海上的鹽商往來如梭,廣濟橋下成為“四方鹽商輻輳之所”。明代天順年間,兩廣總督在廣濟橋設置稅廠,對來往鹽船抽稅,廣濟橋稅廠的稅收數額居全省之冠。

            明代中后期,潮州的海外貿易開始發達。具備冒險精神的潮商冒涉風濤,往來海上,帶回白銀,又刺激陶瓷、紡織、制糖等手工業興起,貨物通過湘子橋往來南北。到清代,潮州城已成為僅次于廣州的廣東省第二大商業中心。

            取材清代廣濟橋風格的潮州木雕《湘子橋圖》體現了當時“一里長橋一里市”的廣濟橋風光。有人提籃叫賣,有人擺起攤位,有人憑欄遠眺,浩瀚江景與趣意市井盡在廣濟橋上?!安杈泳坪燈[其上,水榭笙歌喧其下”,饒宗頤總纂的《潮州志·叢談志》中描述了昔年潮州的繁華。清代韓江上廣濟橋下,六篷船揚著蝴蝶帆,兼具載客與游樂。其時六篷船上風月之盛,引來“名士題詠,騷客品花,踵相接也”,亦推動了潮州工夫茶品飲文化的發展。

            數百年之后,廣濟橋再現“一里長橋一里市”已到了2015年。廣濟橋的活化利用重啟了新時期的橋市——非遺集市,民間工藝成了橋市的主角。

            一城人,一座橋

            對于普通的潮州人,很難說清楚為什么廣濟橋會成為潮州的地標,乃至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地標。廣濟橋于潮人,是如此理所應當的事情。

            “潮州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提到廣濟橋,就是因為它日常,才是鄉愁?!眳侵久舫錾頎I造世家,參與了2003年廣濟橋重修的工作。重修之前的廣濟橋,雖然沒有亭屋樓閣,但依然是一代潮州人寶貴的記憶。

            1958年改建后的廣濟橋。(來源:潮州廣濟橋文物管理所供圖)

            1958年,潮安人民政府在中間原浮橋部分增建2個高樁承臺式橋梁,鋪設路面。1979年又再次擴建,原7米橋面作為行車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為人行道。改革開放的東風吹至潮州,廣濟橋成了“公路橋”,又換新顏。

            在吳志敏的印象中,作為公路橋的廣濟橋充滿了生活氣息。春天時看“做大水”(洪水),這成了潮州八景之首的湘橋春漲;夏天,橋上很多人唱歌、燒烤、喝啤酒、吹江風……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廣濟樓的身影也就隨潮人傳播四海?!跋孀訕虼_是潮州人的鄉愁象征?!瘪R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令鼓創始人、潮籍文化學者陳再藩如是說。

            “玉壺冰底臥青龍,海外三山墮眼中”“渚霽驚看虹臥久,天空疑見鵲飛遙”……文人墨客以詩畫重現廣濟樓的風光,民間百姓則選擇以“仙佛造橋”“兩只鉎牛一只溜”“橋腳鯉”的傳說、以“到潮不到橋,枉向潮州走一遭”的俗語、以廣濟橋圖案的木雕、瓷板畫等等來紀念、贊美廣濟橋。

            廣濟橋東岸橋墩上,重修的沖天牌坊式石結構上書著“民不能忘”,以紀念清代太守劉洵、吳均當時修橋的功績。廣濟橋的修建,離不開歷任知府知州,但也從來離不開潮州的百姓,從第一人修橋者曾汪開始,官民合修廣濟樓就是傳統。至2003年重修,不僅本土的潮人,那些扎根海外的也依然大力捐贈,感恩故鄉,懷念故祖。“民不能忘”,不能忘的亦是家鄉。

            受疫情影響,以廣濟橋作為主角的“鳳城之光”燈光秀尚未重啟。廣濟橋從西岸東門樓延伸出一段,從東岸仰韓閣延伸出一段,在江心斷開,橋上的燈光在這幾日雨水浸潤的韓江水面上印出鏡像。

            南面的韓江大橋車流繁忙,北面的金山大橋炫光多彩,廣濟橋早已不將交通作為主要功能。下午5時許梭船開啟,東西兩橋隔斷,夜晚無人在橋上走動,廣濟橋靜默自處。潮人漂洋過海,廣濟橋的模樣幾度變換,潮州的發展也日新月異,但在潮人的時空地圖中,廣濟橋依然以最鮮明的符號,為潮人指向家鄉的所在。

            海內外僑人眼里的湘子橋

            “十幾年前看到我爸爸提起筆構圖潮州古城圖時,廣濟橋在畫上就占了個C位??梢?,在潮人心中,它是整個潮州的中心,整個城市的縮影?!?0后工藝美術師鄭燁娃說,對于潮州人而言,廣濟橋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這首潮州人耳熟能詳的民謠,在海內外潮人中不斷傳唱。湘子橋,這是潮人對于廣濟橋的日常稱呼,無論是留在本土的潮州人還是海外潮人。

            是美好記憶 也是鄉愁

            然而湘子橋“十八梭船”的浮橋模樣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消失了。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錢燕璇,她記得年少時經常徒步走大街過大橋,到韓江東岸的姑姑家,或是到韓師求學。做大水、橋上唱歌、能夜宿、橋上賣豆漿包子,晚上修自行車……在錢燕璇的記憶里,這是一座充滿著生活氣息的大橋。

            即便彼時是作為“公路橋”的湘子橋,它依然讓錢燕璇時常想起長輩們所說的“十八梭船廿四洲”,心向往之。2007年,機緣之下,這份向往成了真,錢燕璇成為廣濟橋文物管理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她感到很榮幸,能與800年歷史、與潮州人的文化地標如此貼近融合。

            2007年修復后的廣濟橋。(來源:潮州廣濟橋文物管理所供圖)

            2007年恢復浮橋、亭閣模樣,這是許多人心中早已期許的湘子橋。

            1972年出生于潮州的林順于2002年獨自前往菲律賓創業,如今身兼多職,是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輔助執行隊副隊長,北伊羅戈省辦公室中國事務部主任、菲律賓菲華潮汕聯鄉會副會長。

            林順記得自己五六歲的時候,父親帶他到廣濟橋旁,印象中只看到老城墻和那座老的橋,還有父親告訴他兩頭牲牛被水沖走的故事。

            2015年第六屆粵東僑博會在潮州召開時,林順以海外代表的身份參加盛會??吹叫迯秃鬅ㄈ灰恍碌墓懦呛蛷V濟橋,心里充滿喜樂,在講解員的講述中,林順知道了很多關于廣濟橋的歷史?!鞍税俣嗄昵暗南荣t竟然能有這么偉大的構思,把船當橋使用,太了不起了!”而關于湘子橋的民謠,則成了他和許多海外潮人的鄉愁,深刻于心。

            是家鄉地標 也是驕傲

            湘子橋不僅是個體的記憶,更成了海內外潮人的集體記憶。

            潮人廣泛分布在東南亞。新山是馬來西亞柔佛州的首府,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城市和南方門戶,從早年開港拓荒到當下,潮人在其中均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潮籍著名港主陳旭年等先賢倡建的柔佛古廟是新山五幫華人共同膜拜的寺廟,成為聯系當地華人的重要支柱,其每年農歷正月的游神盛會是當地一大華人活動品牌,更成了馬來西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會長陳周平說,去年推出以湘子橋為主題的花車參與柔佛古廟百年游神的夜游活動,今年則以湘子橋的圖案制作潮州會館的游神衣?!巴ㄟ^湘子橋等潮州八景把潮州介紹給當地人認識”。

            “說起潮州一定會想到湘子橋?!标愔芷浇榻B說,事實上,湘子橋的形象在新山非常常見。當地的書畫家常以此為題材來創作,不少潮人會館也是以湘子橋圖案來增添潮味,標榜潮州血統。

            作為潮二代的陳周平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如今年屆七旬的他還記得小時候常聽父輩們從青龍古廟出發,離別湘子橋的場景,聽著“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故事。

            25年前第一次返鄉時未能踏上湘子橋的遺憾終于在十年前再次返鄉時得以彌補。“贊嘆!”多年后,陳周平依舊對湘子橋念念不忘,他感嘆于古人的智慧、感嘆于中華文化的磅礴,撫今追昔,他也感嘆中國成了世界上造橋技術最頂尖的國家。

            去年底,40位馬來西亞青少年來潮尋根,參加潮州市冬令營,陳周平特地帶他們在廣濟橋上留影,晚間再次去參觀夜景及燈展?!靶∨笥押芘d奮,有的甚至不敢相信這是橋。”

            活化利用:廣濟橋很老,廣濟橋也很新

            近日,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中,全省共有25個項目入圍最終評選名單,潮州廣濟橋活化利用項目成為潮州市唯一入圍項目。

            有著800年歷史的廣濟橋在近年再現活力。潮州廣濟橋文物管理所所長余小潔介紹說,依托古橋古文物資源,廣濟橋上有了常態化非遺展示與動態化非遺集市。

            橋上部分亭臺樓閣成了潮州非遺的最佳展室。橋上六大展室分別陳列潮州手拉朱泥壺、潮州木雕、潮繡、潮州麥稈畫、潮州陶瓷以及綜合類非遺項目,免費向公眾開放。

            每逢周六日和節假日,展室內外,非遺傳承人的絕技在此上演。

            在悠揚的曲樂中,手拉壺從業者蔡鎮雙的手或松或緊,旋轉的泥坯逐漸變成一個個茶壺的形狀,游客們的嘴也不禁忽大忽小做出各種驚訝狀。

            廣濟橋作為橋市,是歷史上的模樣。2015年,非遺集市再現了“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盛景,讓潮州麥稈畫工藝美術師鄭燁娃看到廣濟橋歷史上的樣子——古老又充滿了煙火氣息。“讓廣濟橋復活,讓靈魂回歸,需要非遺文化的注入。”鄭燁娃說,把潮人的記憶用非遺工藝展示分享給游客,感覺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廣濟橋與非遺的結合,讓潮州非遺走得更遠,二者相得益彰。“橋市的重現,讓我們臻素的麥稈畫有機會第一次亮相在潮州文物建筑上,它給麥稈畫做了強大的背書?!编崯钔拚f,橋市對傳統工藝的宣傳作用很大,游客們不用問,就能感知到這一定是某種特有的手工藝,才能在此出現。

            非遺集市活動得到潮州市民與外地游客的大力追捧,橋上游客如織。余小潔介紹說,活動持續3天,廣濟橋共接待游客近萬人,對比廣濟橋前后同一時段參觀人數足足增長了6倍之多。

            隨著潮州旅游的日益發展,廣濟橋已成為游客到潮必打卡觀光景點之一。廣濟橋很老,它已經有800多年歷史。廣濟橋又很新,這不僅指的是千百年來不斷地修繕,最近的重修則是2003年動工至2007年完工的這一次,同時,也指的是活化利用,是非遺與古老建筑的碰撞,是燈光霓裳穿在800年肌膚上的時尚。

            潮州廣濟橋時間軸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

            潮州知州曾汪主持建橋,江心矗立一菱形石洲,東西向86艘梭船連接而成浮橋,歷時3個月,命名為“康濟橋”。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

            韓江大水沖走過半梭船,時任知州常祎將梭船改小,數量由86只增加至106只。

            淳熙六年(1179年)

            知州朱江在曾汪的基礎上從江岸向江心建兩個橋墩,并在三個洲上分別建亭,開啟墩上建亭的歷史。

            淳熙七年(1180年)

            通判王正功在靠西岸的江面增建一墩,并嘗試鋪架梁板,解決浮橋妨礙上下游航運的矛盾,進入浮橋與梁橋相結合的階段。

            淳熙十六年(1189年)

            知州丁允元從西岸增建四墩,至此西岸至江心便有八洲七孔。潮州百姓將這段橋稱為“丁侯橋”。

            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

            知州陳宏規建東三、四洲。進入東西橋異稱的階段,西橋稱“丁侯橋”,東橋稱“濟川橋”。

            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

            知州林會一舉而建五洲,是建墩規模中最大的一次,至此,東橋十三洲遂告完成。

            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

            知州孫叔謹在西岸八洲的基礎上增筑二石洲,西橋十洲宣告完成,全橋二十三個洲全部落成,格局初定。

            元大德十年(1306年)

            判官買住將木梁改為石梁,但經驗不足,架了四孔,石板過薄,不久便折斷,后又換成木梁,開石板代替木梁的先河。

            元至正四年(1344年)

            府判喬賢對全橋大修,結束東西橋異稱,專用“濟川橋”。

            明宣德十年(1435年)

            在知府王源的主持下,古橋迎來規模空前的維修,東西兩橋全用亭屋覆蓋,十二座樓閣分布其間??⒐ず螅颉叭倩浿?,其功甚大也”,更橋名為“廣濟橋”,沿用至今。

            明嘉靖九年(1530年)

            知府丘其仁繼續“易梁以石”,將原有的24只梭船減去6只。至此,“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才確立,并開創橋上設管理機構的先河。

            清順治七年(1650年)

            鄭成功圍攻潮州城,久攻不下,廣濟橋毀于兵火,總兵蔡元修復,三年后復遭兵毀。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大水沖毀東岸橋墩,一只鐵牛跌入河中。此后,有“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謠。

            1949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韓江縱隊第四支隊從鳳凰山根據地出發,經過廣濟橋進入潮州城,潮州城宣告解放。

            1958年

            潮安人民政府加固舊橋墩,在中間原浮橋部分增建2個高樁承臺式橋梁,鋪設路面。次年4月1日,正式通車,改名“躍進橋”,這是有史以來汽車第一次駛過廣濟橋。

            1979年

            再次擴建,原7米橋面作為行車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為人行道。

            2003年

            修復工程一期實施,加固21座古橋墩,拆除1958年增建的中墩和橋面,恢復石梁橋面和石欄桿。

            2007年6月18日

            廣濟橋修復竣工,重現明代風格的“廿四樓臺”與“十八梭船”歷史風貌,向海內外游客開放。

            2018年2月

            潮州一江兩岸夜景正式亮燈,廣濟橋成為燈光秀最亮眼的主角。后命名為“鳳城之光”。是潮州的歷史,就是潮人的故事。

            作者單位:南方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