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峻考驗。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廣東主要經濟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不久前,廣東發布2020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南方》雜志特提取其中關鍵數據,從經濟數據中讀取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韌勁”。
經濟加快進入復蘇通道
2020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49234.20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914.72億元,同比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8798.81億元,同比下降6.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8520.67億元,同比增長0.1%。
上半年各市經濟加快進入復蘇通道,與一季度相比增速均有明顯提升,其中,正增長的市由一季度的汕尾1個市增加到4個,分別是深圳0.1%、韶關0.6%、汕尾5.1%、陽江1.1%。
總體來看,上半年,廣東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發展韌性凸顯。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指標仍處下降區間,要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仍需時日。
市場主體總量穩居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廣東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305.86萬戶,同比增長10%,全省市場主體總量、企業以及私營企業、外資投資企業戶數等指標持續穩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穩步攀升、全省市場主體突破1300萬,標志著行業在復蘇,信心在提振,市場力量在積聚,“保市場主體”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轉正,新基建投資增長較快
1—7月,廣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728.67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2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收窄。支柱行業持續好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轉正,增長0.6%,比上半年回升1.5個百分點;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降幅分別比上半年收窄4.1個和5.3個百分點。現代產業增長較快,高技術制造業增速由負轉正,增長1.3%;先進制造業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4個百分點。部分高技術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3D打印設備增長336.8%,服務器增長61.1%,工業機器人增長26.9%。
1—7月,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防疫物資生產相關行業投資加快,醫藥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分別增長69.0%和25.8%,增幅分別比上半年提高18.7個和0.3個百分點,推動高技術制造業增速由負轉正,增長4.0%,增幅高于整體投資1.7個百分點。
新興業態快速發展
上半年,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智能施工、無人配送等服務業新模式較快發展,帶動第三產業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疫情催生新的消費方式和習慣,線上交易加快發展。上半年,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同比增長20.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占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的27.8%。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截至7月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57.4%、57.6%和55.1%。
進出口增速回正
今年1—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3.7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4.3%,降幅較1—6月收窄2.8個百分點。
7月,廣東出口紡織制品(含口罩)、醫藥品和醫療器械等防疫物資分別增長2.4倍、53.9%和94.7%,合計拉動同期廣東外貿出口增長5.3個百分點。
◎數據整理/溫柔史成雷
◎本文責編/劉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