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充分挖掘扶貧扶智的典型做法,聚焦精準扶貧的成果成效,展現鄉鎮脫貧攻堅的新面貌,南方網、南方+推出“助力脫貧攻堅 打造美麗鄉居”融媒體系列報道。第二期,我們走進清遠英德市連樟村,用報道呈現廣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智慧和擔當。
金氣秋分,清遠英德,連江蜿蜒流經連江口鎮,水流清澈,霧氣沁涼。清晨,位于連江口鎮東南部的連樟村,村民陸國建夫婦騎行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前往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上班。
一路暢行,到達上班地點后,隨著“滴”的打卡聲,陸國建開始一天的工作。他笑稱自己:“從傳統農民變成職業農民?!?/p>
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據悉,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2019年5月15日開工建設,項目占地74畝,總投資4000萬元,由英德市碧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2019年廣東省第二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核心組成部分。
新技術:
“硬核”科技精準助農
打造農業產業示范園
在果蔬大棚里,作業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陸國建熟練地調節作業車高度,準備給拳頭大小的西瓜吊蔓。他咧著嘴,笑著說:“跟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作業不用彎腰,工作環境潔凈,又可以學到很多技術?!?/p>
園區作業車可以調節高度
園區負責人何為告訴記者,該大棚西瓜種植新品種西瓜,屬于園區特有品種,采用的是吊蔓種植,使用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技術,與傳統種植技術相比,每畝能多栽800株,產量提高約2400斤,增加收入約1.2萬元。
村民陸國建夫婦在園區工作
近日每天清晨,陸國建夫婦都修剪西瓜側芽,并進行人工授粉?!懊刻煸缟?點到10點是人工授粉的最佳時間”,陸國建邊說著,邊蘸取雄花的新鮮花粉,涂抹在雌蕊上。每次完成人工授粉,陸國建會在瓜蔓上貼上顏色標簽,以便后期跟進授粉情況。
生長期的小西瓜
瓜蔓青青,向上生長的高度一致,非常有序。園區作為粵北的良種選育中心,碧月西瓜是碧桂園農業自主培育的特有品種。據介紹,碧月西瓜經70天能收成,瓜重2.5至3斤,皮薄肉嫩無纖維,清甜多汁。
園區經理陳華告訴記者,西瓜長勢一致,這得益于大棚種植采用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由后臺電腦自動控制,除了節省人力外,還能保證作物準確吸收營養,能定時定量根據作物的長勢及環境因素來調節水肥灌溉時間、濃度、配比?!标惾A說。
下午兩點,天氣炙熱。已到下午班時間,“滴”的一聲,陸國建再打卡進園區。大棚頂端的幕布徐徐鋪開,棚內的水簾墻送來陣陣清涼;培土、剪枝、灑水……工人們依然忙碌著,卻不太見汗流浹背的樣子。
大棚溫控系統
棚內的水簾墻
陳華靠在水簾墻旁,指著對面墻的風機,告訴記者:“風經過水簾墻后變成冷風,并在對面一排風機的強抽之下,整個棚內就變得清涼。且水簾墻的高度是根據秧苗的高度來設置的;水簾墻內的開口大小也有講究,過大的話,冷風只能被送到一半,不能覆蓋整個棚內;過小的話,風一進來,就立馬被抽走,達不到降溫的效果。”
瓜果大棚
園區內,像這樣的荷蘭弧頂溫室大棚共11棟,還設有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中心、農產品檢測包裝中心。據悉,園區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碧桂園農業的科研實力,選育良種,采用立體栽培模式,年產草莓、小西瓜、黃瓜、櫻桃、番茄等優質果蔬約30萬斤,園區現有設備設施、技術水平引領廣東省鄉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發展。
新生活:
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靈活就業脫貧致富
村里建起了現代農業科技園,對村民陸國建他們來說,是一件幸福大事,村民因土地流轉獲取收益的同時,通過進入園區務工獲取務工收益。
通過應聘,陸國建成為園區的第一批工人。2019年6月份,園區之初,還特別安排第一批工人前往海南學習現代設施農業基本技術。其中,這對于很多村民來說,是第一次出遠門,他們長了不少見識,也對未來的新工作充滿期待。
陸國建跟愛人現在一起在園區工作,現在每月收入達6千元多,比過去增收3倍多,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更好地照顧家庭。
園區實行八小時工作制,陸國建當上了新型職業農民,嘗到了現代農業技術的甜頭,他體會特別深:“在園區工作不用日曬雨淋,比在田地里干活輕松多了?!?/p>
此外,陸國建忙完園區工作之余,還可以靈活請假忙自家的農活。由于學習掌握了先進的種養技術,他又變成“小業主”,自己種植了幾畝冬瓜。其中,園區提供了育種等技術支持。
工人在園區工作
據了解,園區項目有效帶動當地30戶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堅持免費對村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重點發揮園區聯農帶農輻射作用,建立起教育培訓、管理培訓和技術培訓“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
園區負責人何為介紹道,園區建設運營以來帶動村集體及農民增收約120萬元;2020年-2021年,產業園結合采摘園及聯農帶農基地,帶動村集體收入將達200萬元。該項目以連樟村為中心輻射整個英德市及周邊地區,逐步調整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加速當地農業產業優化升級。
碧桂園發揮龐大的產業優勢,優先在貧困縣落地自身產業項目。下屬現代農業公司,在貧困地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引導和扶持貧困村創辦合作社,已在廣東英德、江西興國、陜西耀州和藍田落地了無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項目、貝貝南瓜等項目。而且,大力開展農業技能培訓,采取理論教學和田間實地教學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鼓勵農戶學技術搞創業。
新樣板:
大力推進產業扶貧
建設幸福美麗宜居鄉村
事實上,碧桂園產業項目的引入,正為連樟村又注入一股新的發展動力。記者看到,園區附近的水泥路正在如火如荼地鋪建,商業街也是一片動工的繁忙景象。
位于連樟村的鄉村振興學院
據了解,村里的所有水泥路,都是碧桂園資助建設的?!耙郧吧习嘁?到10分鐘,現在村里通了水泥路,騎摩只需要1到2分鐘”,陸國建談起村里道路新變化的同時,村里其他景象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
連樟村
記者走訪了農業園區附近的景觀帶發現,新修的房子整齊劃一,新栽的樹木勃勃生機,江邊的碧道成村民的休閑打卡之地,時不時有游客慕名而來,一睹連樟村的新面貌。

連樟村的新面貌
連樟村景觀帶,也號稱村里的CBD,在此擺攤創業的英姐告訴記者,看到村里發生了新變化,想抓住發展機遇,就毫無猶豫地回鄉創業,每天向來往的游客介紹家鄉,感到特別驕傲。
連樟村正在建設商業街,由碧桂園負責規劃建設,計劃建設商鋪、休閑餐吧、廚房、外觀景平臺及復興庭、水塘等設施,將成為集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的網紅打卡點,是助力連樟村鄉村振興又一示范點。
英姐盼望著商業接早日落成,如果鋪位租金合適,她計劃盤下一間店鋪,繼續做土特產買賣。
碧桂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據了解,連樟村2020年上半年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21元,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9520.22元,村集體經濟從2017年的不足5萬元到2020年預計可達到200萬元。如今,連樟村已退出貧困村序列,連樟村民已全部脫貧并走在致富奔康的路上。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目前,連樟村實現了從貧困村到脫貧村的“蝶變”,成為脫貧攻堅的“樣板”,這背后是其從實際出發,探索脫貧新思路、新辦法,突出依托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統籌:楊誠鋼
執行統籌:羅威 朱景
策劃:喻孟 黃艾明
記者/腳本:楊智明
拍攝:李江銳
剪輯:張瑞霖
攝影:文婕
海報設計:武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