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互聯網+基礎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信息化大大提升教學水平,老師們轉變了教學觀念。”9月25日,省教育廳舉辦“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活動”,來自全省15個地市教育局和17個實驗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改革方向,并分享了“愛種子”課堂教學改革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基礎教育運用信息技術主動應戰。在這場線上教育中,不少人已經嘗到了互聯網+基礎教育’的甜頭。”在會上,省教育廳主任督學李璧亮表示,接下來要深刻認識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價值,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質量、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基礎教育。同時,要深刻理解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的內涵,要理解信息技術條件下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特征,牢牢抓住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要素,準確把握“新課堂”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的關系,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與學的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實現“課堂革命”。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胡欽太教授作了《構建區域教學改革新生態探索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報告。他提出,互聯網環境下教育需要在“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模式重建、體系重構”進行革新,強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的建設聚焦“國際視野、中國方案、廣東實踐、本土特色”四個維度,并詳細介紹了“愛種子”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實施經驗,加快實現省內智慧教育新生態。
此次研討活動上,參會人員還對“愛種子”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實踐經驗進行交流?!皭鄯N子”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從2016年啟動試點,從最開始在4所小學英語學科進行應答器試點至今,已發展為17個試驗區對語文、數學、英語進行應答器、平板電腦的試驗探索?!皭鄯N子”課堂教學改革項目中,學習和教學的每個環節可以用技術賦能學科應用、學科教學和學科的學與教評價,以至學生學習過程對教師來說是透明的,每個學生學習方法、習慣以及問題都充分暴露在教師面前,進而促使教師因問題施教,“互聯網+優質資源共享”和數字媒體賦能學習與教學,將有效地促進農村學校的教育公平與優質均衡發展。
“經過3年多的試驗改革,廣州從化區已有47所小學參與試點占到全區小學總數的73%,全區80%教師、82%小學生參與。得益于“互聯網+”的創新手段,不少鄉村教師、年級偏大教師逐漸轉變了觀念,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創新了教學模式?!睆V州市從化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沈峻說。
“通過試驗,‘以學生為中心,素質教育在課堂,教為學服務’的教學觀念在廣大教師群體心中扎根?!鼻暹h市清城區教育局副局長潘玉玲說,現在該區構建三級教研網絡,通過導師分散駐點和集中駐點相結合的教研方式,推動教師主動擁抱“互聯網+基礎教育”。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通訊員 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