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紀念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10周年活動在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舉行。2010年11月12日,第16屆亞運會在廣州揭幕,42個比賽項目創亞運規模之最。組委會創新辦賽模式,首次獲得市場開發權,很多中國著名運動員也是從廣州走向世界。
亞運在場館設施、辦賽人才、體育精神等方面給廣州留下眾多遺產,助推廣州體育事業乘風破浪,高歌猛進。
助中國紅越發耀眼
2010年11月13日,廣州體育館,女子乒乓球團體比賽中國隊對陣中國臺北隊。首先出場的郭躍1比3不敵對手鄭怡靜,中國隊爆冷以0比1落后。廣州小將劉詩雯站上賽場,直落三局戰勝世界排名第22位的黃怡樺,為中國隊穩定住了局勢。
廣州亞運會是眾多中國著名運動員的福地,劉翔在這里成為“人氣王”,林丹在此實現“大滿貫”,孫楊從廣州走向世界……
本屆亞運會,有12名廣州籍運動員奪得金牌,劉詩雯、雷聲、楊伊琳都是所在項目此后的領軍人物,為廣州競技體育的發展積蓄了力量。在此后舉辦的省運會、全運會、亞運會和奧運會上,廣州運動員不斷爭金奪銀,創造佳績。
在中國代表團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名單中,有近20位廣州籍運動員入選,他們將幫助國際奧林匹克下的中國紅,越發絢麗耀眼。
建體育之名城
廣州亞運會為辦賽打造了天河體育中心、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大學城體育中心、亞運城四大場館群。10年來,四大場館群成為廣州開展全民健身的據點,場館賽后利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
其中,廣州亞組委和廣州市政府通過開拓社會資金參與場館建設和賽后運營的途徑,引進香港賽馬會對廣州馬術場進行投資建設和賽后持續經營,正式以“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命名。
如今,全家人每天晚上前往天河體育中心鍛煉,已成為市民孫大媽一家的固定節目。孫大媽會去健身路徑練練腿腳,兒子和媳婦在“跑者天地”夜跑,18歲的孫子則抱著籃球去和朋友們較量一番。
如今的天河體育中心占地52萬平方米,向市民開放的體育設施包括足球、田徑、網球、籃球、乒乓球、游泳、保齡球等30多個體育項目?!疤旌芋w育中心早已不是功能單一的場館群,而是集場館設施、競技體育、體育惠民、賽事中心、青少年培訓為一身,推動體育產業、全民健身發展的綜合體。”天河體育中心負責人介紹說,如今每天進入天河體育中心鍛煉的市民超過1萬人次,其中跑者超過5000人次。
作為廣州亞運志愿者的形象大使,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紀念廣州亞運10周年活動上表示,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對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健康的關口前移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云山珠水載體育之精神繼往開來,建體育之名城。
為廣州發展貢獻體育力量
廣州亞組委還創新辦賽模式,首次獲得賽事的市場開發權。廣州亞運會共有52家贊助商,包括7家高級合作伙伴,6家合作伙伴,5家贊助商,7家獨家供應商和27家供應商,贊助收入總額超過了以往歷屆亞運會。
通過辦賽和市場開發培養的專業人才,10年來為廣州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廣州此后相繼舉辦了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世界斯諾克中國錦標賽、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國際攀聯中國攀巖公開賽、男籃世界杯等知名國際體育賽事。
創辦于2012年的廣州馬拉松,只用了6年便成為“雙金”賽事,同樣得益于亞運會積累的辦賽經驗。而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和廣州男籃“龍獅籃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足球、籃球職業俱樂部,更體現了廣州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廣州體育產業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在后亞運時代仍然有充足的發展后勁。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認為,辦賽意義之于廣州,已遠超體育本身的范疇。一座被“體育”改變的城市,用來形容廣州也不為過。因為舉辦體育活動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拉開了廣州城市骨架。
南方日報記者 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