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這是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戰略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之一,來自世界各國600余位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與會,與中方嘉賓務實對話、深入交流,致力構建讀懂中國與讀懂世界的雙向互動。
從聚焦共同應對疫情到助推全球經濟復蘇,再到攜手同行重構世界多邊合作體系,中國向世界充分展示積極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
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參會嘉賓認為,“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的發展方向,表達加強國際合作、持續擴大開放的鮮明態度。面對挑戰,世界各國需要攜起手來開展多方面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發展格局是面向世界的長遠考量
“當前全球進入了大變革時期,而貫穿大變局、大考驗的,是大合作?!眹鴦摃L、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認為,這種大合作在全球抗疫的斗爭中有所體現,無數生動事例表現出了全人類深化合作的重大信心。
中國正在大變局中從容布局,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建議。鄭必堅提到,這個規劃是在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打算怎樣籌劃、統籌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將成為在當代歷史條件下解讀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藍圖。
在鄭必堅看來,中國將保持戰略定力,在發展自己的同時,跟世界各國大合作?!爸袊钣心芰崿F獨立自主地發展,最有底氣不依靠外力發展。但中國依然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中國人的戰略心胸和遠見?!彼f。
應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以自身行動助推全球經濟復蘇的“藥方”,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對世界來說,中國是最具潛力的市場,將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帶來持久的動力。
在黃奇帆看來,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的經濟將以適度擴大進口、實現進出口平衡為目標,并致力于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完善,要素資源將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優化配置,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建設開放型的世界經濟。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以科技創新的視角,談到了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在該領域的戰略部署。他認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新提法、新要求,就是要鼓勵科研人員做出更多原創性貢獻,加快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
“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科技自立自強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指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參與全球科技合作?!卑状憾Y表示。
在大變局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各種復雜嚴峻的挑戰,加強合作、攜手前行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世界走到了2021年的岔路口,這比過去的情況更具挑戰性?!痹谀鞲缜翱偨y塞迪略看來,全球大國和開明的新興國家可以果斷決定攜手走另一條合作的道路,那是通向國際和平與繁榮的道路,是最有可能對所有國家都有利的道路。塞迪略認為,要走上這條前景光明的道路并不容易,多邊體系的重建和完善需要所有利益攸關方的善意和努力,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要肩負起重大責任,用耐心、外交技巧和恢復互信來修復破損的國際關系與合作。
面對疫情,中國的防控措施和支援世界抗疫贏得了印度尼西亞前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的贊賞。她認為這與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密不可分,互助合作是社會中人與人的合作,不分種族、宗教。國際社會應該給與中國更多機會,展現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條。“疫情讓全球經濟遭到打擊陷入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感到更需要彼此的幫助?!彼嘈?,現在是世界攜手合作、建設美好未來的時候,是停止挑釁、沖突、敵對的最佳時候。
“我們不能以犧牲國家自身利益和全球利益和諧發展的心胸為代價,狂熱地捍衛自己國家的一己私利,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摒棄關起門來的狹隘態度?!庇笆紫喔甑恰げ祭室操澩袊L期以來的信念,即發展國家之間的利益匯合點,建立堅實的共同利益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在全球政治和經濟的大變局中,構建利益共同體。
應對疫情沖擊,中國經濟實現了正增長。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表示,這是中國繼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第二次挽救全球經濟。他說,中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世界分工,擴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耙粠б宦贰背h正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上合組織也以最大力度踐行合作共贏的理念,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更密切,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全球平臺。
諾羅夫表示,疫情影響下,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更加團結一致,共同采取抗疫措施,在醫療等領域開展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斑@也再一次證明中國的做法值得向全世界推廣?!敝Z羅夫說。
現場
專家:科技自立自強可讓中國更好參與全球科技合作
“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決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
“中國兩次挽救了全球經濟!”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主旨演講環節上,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驚嘆于中國經濟的韌性,他表示第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一次是疫情對全球經濟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國都通過自身經濟的發展拉動全球經濟的復蘇。
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國創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看來,突如其來疫情加之逆全球化浪潮,“變中生變,變上加變”給世界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大變局”本身,意味著“大考驗”,意味著重大的歷史抉擇和歷史機遇。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以自身行動增進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經濟復蘇的新‘藥方’?!睆偷┐髮W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中國提出新發展格局,也將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帶來持久的動力。
黃奇帆表示,新發展格局的“藥方”還需要一個“藥引”,就是要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識,而眼下就是要盡快形成全球協同抗疫的共同行動,盡快將疫情控制住。
“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決不是中國要關起門來搞創新?!敝袊茖W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科技自立自強是指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可以讓中國平等地、更好地參與全球科技合作。
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合作、更加開放的中國正為全球帶來更多機遇?!皣H社會需要更好的合作!”印度尼西亞前總統梅加瓦蒂認為,國際社會要以積極和建設性的方式解釋中國的崛起,讓中國有機會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世界作出貢獻。
聲音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科技自立自強是希望逐步扭轉科研活動中原創能力不強,大量資源和精力用在從事跟隨性研究上的問題,也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客觀要求,中國要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同時,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意味著要持續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創新,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的創新網絡。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
百年大變局走到今天,中國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而是具備了與世界各國一道,迎接并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中國。“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意味著重大的歷史抉擇和歷史機遇。當前形勢下,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深入反思,扎實推進在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應當是提到國際社會面前的歷史性重大課題。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
疫后全球經濟復蘇,如何重建全球合作?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這個重大戰略是中國以自身行動增進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經濟復蘇的“新藥方”。這個藥方還需要一個藥引,就是要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識。眼下,就是要盡快形成全球協同抗疫行動,盡快將疫情控制住。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
全球經濟遇到了疫情的前所未有的沖擊,這是中國第二次挽救全球經濟——第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中國通過大規模的投資項目恢復了經濟。中國的經濟奇跡和發展歷程的起點是改革開放,而這一策略的基礎是合作共贏。中國的發展為全人類帶來了福祉,中國消除貧困的一系列舉措,為也全球扶貧作出了貢獻,正在全世界推廣。
■聚焦
“讀懂廣州”專題對話會上,專家為“老城市新活力”建言獻策
“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
當天上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配套活動——“讀懂廣州”專題對話會在廣州舉行。與會嘉賓聚焦創新驅動發展與城市綜合功能升級、文化強國建設與灣區文化綜合實力提升等話題,為廣州建言獻策。
“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全國人民都期待廣州在改革開放再出發、高質量發展上作出好文章。”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下稱“國創會”)常務副會長李君如在對話會上表示。
走出創新、改革、開放新路徑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多項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廣州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邁出穩健步伐。
李君如認為,當前,廣州、廣東正面臨著新戰略機遇期,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新的起點,就是經濟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p>
如何做到高質量增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原司長趙艾建言,廣州要做好三個關鍵詞:創新、改革、開放。
“第一個詞是創新。要有老城市煥發新的活力,沒有創新很困難;第二個詞是改革,要進行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來推動城市出新出彩;第三個詞是開放,要建立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高水平地開放,繼續走在全國的前列?!壁w艾認為,廣州作為老城市要煥發新的活力,真正實現“四個出新出彩”,核心就是“變”。
正如李君如所言,廣州是一座現代與傳統并存、創新與守成并存、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并存的城市,“它不斷往前走,又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完善自己。”
求新求變的廣州,當前正啟動數字經濟和城市更新“雙引擎”,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漫步在越秀區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青瓦紅磚間凝結了一代代廣府人的鄉愁與情懷。這片斬獲亞洲都市景觀獎的街區,在改造中尊重區域歷史與文化,成為廣州城市更新的典范工程之一。
當越來越多的城市更新項目在廣州鋪開,國創會副理事長、原國土資源部調控監測司司長劉隨臣認為,廣州的“三舊改造”、城市更新在全國都走在前列,下一步應從三個方面做好城市更新工作。
“一是要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對生態用地進行補償和提前的預判,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二是要發揮市場力量,由政府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臺,并建立利益共享的機制,廣泛動用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更新;三是要注重文化傳承,這對于凝聚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的群眾意志都會有非常好的作用?!?/p>
利用文化優勢留住高端人才
夜幕下,當珠江新城亮起華燈,悠揚婉轉的粵劇唱腔從廣州塔傳來,回蕩在高樓大廈間。當傳統藝術形式登陸都市摩登舞臺,嶺南文化串聯起這座千年商都的時代活力與經典魅力。
近年來,廣州在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品牌基礎上,奮力落實老城市新活力,實現“四個出新出彩”的要求。
“飄風自南,廣東的發展從一個星星之火燎原到全國,最終造就了今天的地位。這就是廣東、廣州敢為人先的思想所迸發出的巨大力量,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眹鴦摃睍L、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表示。
在她看來,廣州文化發展正向著高質量邁進,其中,創新發展、數字賦能、傳統文化優勢是廣州文化發展的三個關鍵部分?!凹涌旖ㄔO創新型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家新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方向。文化的高質量發展,依賴于文化的創新型發展。”
文化創新,廣州實踐。每年,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行業組織與專家齊聚廣州,在從化生態設計小鎮里共議行業的未來發展。徐偉新特別點贊了特色小鎮的創新型建設。她指出,廣州各區的文化建設已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一批數字賦能的文化產品在天河等地誕生,越秀、荔灣等老城區的提升改造同步彰顯出廣府文化的現代活力。
作為嶺南文化發源地,廣州既是人文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也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門戶。國創會副會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認為,廣州在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也應樹立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宏偉目標,利用文化的特色優勢留住海內外高端人才在廣州創業、就業。
鄔書林還表示,嶺南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同質性元素。“早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前,三地合作已經十分緊密,各個城市在文化產業鏈條中各施所長?!编w書林提議,今后,國家應為三地文化產業合作搭建資金流動、技術轉讓等全要素流動平臺,使文化產業在創新與合作中獲得競爭力。
本欄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周甫琦 黃舒旻 傅鵬 李鵬程 郎慧 郭蘇瑩 譚超 朱偉良
統籌:陳邦明 朱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