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廣東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主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承辦的“京-廣-澳腫瘤預防經驗交流暨廣東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防治專委會2020年年會”在廣州舉行。多位專家就我國癌癥早診早治現狀及廣東省腫瘤防治現狀等熱門話題開展專題講座。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全省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超過21萬例,男性約12萬例,女性約9萬例。其中,在增速前五的惡性腫瘤中,不論男女,甲狀腺癌和肝癌均排在前兩位。
廣東甲狀腺癌增速最快
中國醫學科學院癌癥早診辦公室陳萬青教授在會上介紹,2018年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的癌癥新發病例約1808萬。中國癌癥發病比例占了全球23.7%,但死亡比例占了30%。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三大上消化系統的癌癥,死亡數占了全球約一半。在癌癥5年生存率方面,中國癌癥的總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40.5%,比以往的數據上升了10%。但與美國68%的癌癥五年生存率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廣東省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超過21萬例,男性約12萬例,女性約9萬例,其中城市地區的新發病例占51.40%,農村地區占48.60%。扎實推進腫瘤防治工作,提高群眾對癌癥預防篩查及早診早治的認識和接受度,已經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林立豐教授指出,從2011-2015年廣東省腫瘤登記地區癌癥發病率數據來看,男性增速前五的癌癥分別為甲狀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女性增速前五的癌癥則分別為甲狀腺癌、肝癌、肺癌、宮頸癌和結直腸癌。其中,甲狀腺癌的年平均增速更是超過22%。
上述這些癌癥為何會出現明顯增速?對此,大會主席,廣東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防治專委會主任委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陳冬平認為,這一現象主要跟超聲影像等檢測手段日漸精準以及大眾癌癥早篩意識提升等相關?!案鼫蚀_地說,不是甲狀腺癌等癌癥的發病率增加,應該是‘發現率’在增加?!?/p>
林立豐教授介紹廣東癌癥防治現狀。
癌癥預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癌癥要如何預防?陳萬青教授等一項研究發現,2013年我國45%的30歲及以上人群癌癥死亡可歸因于吸煙、飲酒、蔬菜水果攝入不足,超重肥胖、身體活動不足和感染等可改變或避免的危險因素。
林立豐教授指出,如果積極預防,降低23種致癌因素,中國將會減少45%的癌癥死亡。主動吸煙是男性首位可干預的癌癥死亡原因,造成35.9%的全國男性癌癥死亡。而改變吸煙、飲酒、蔬菜水果攝入不足、身體活動不足和感染這些危險因素暴露,可以減少38.5%的癌癥發生。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推進癌癥早診早治,成為與會專家們一致認同的方向。防癌行動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15個重大專項行動之一,為廣東省腫瘤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的同時也創造了利好條件。陳冬平教授介紹,廣東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依托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充分發揮學術和業務交流的紐帶作用,為腫瘤防治工作有效落地提供可靠保障。未來,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將繼續積極投身到推進健康廣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大潮中。重點聚焦制定腫瘤防治宣教師資標準,試行腫瘤防治科普師資培訓;以陽西地區全人群腫瘤篩查為試點,探索廣東省腫瘤防治新篇章;建立腫瘤患者及一級親屬全生命周期管理檔案,探索腫瘤精準篩查方案;腫瘤防治科學硏究引入社會慈善機構合作等方面為老百姓創造更多的健康福祉。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闞文婧